第T02版:诗意描绘新江南

江阴 勇立潮头,绘就民富村强新画卷

  刚入夏,暨阳大地涌动着勃勃生机。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江阴勇立潮头、敢为人先,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工业化、城镇化之路,在创造“苏南模式”、崛起“天下第一村”、打响“中国制造业第一县”品牌的进程中,实现了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农村面貌较大提升、农民生活持续改善的根本性转变。而今,江阴吹响了高质量发展的新号角,其中一大重要支撑就是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让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江阴正在探索一条具有时代特征、中国特色、江南特质、江阴特点的乡村振兴新路子,推动江阴乡村振兴走在全省全国最前列。

  党建引领 头雁振翅带动,群雁展翅齐飞

  “通过党建工作凝聚人心,围绕同一个目标去奋斗,华西才可以健康长寿。现在打造农村‘都市’是为了百姓,今后百年建设还是为了百姓。扣住了这个主线,党建工作在各个领域都能发挥中流砥柱的作用。”华西村党委书记吴协恩说。在华西村,吴协恩带领2000多名党员,成为了华西大家庭中最有号召力和凝聚力的群体。

  发挥党支部的堡垒作用,华西做到了工作延伸到哪里、党建活动就开展到哪里。就拿一个月开8个会议的惯例来说,经济分析例会、村民大会、党员联户学习会、联户组长和村民代表会、支部会议、青年智慧论坛、文学沙龙和读书会,大伙参与得其乐融融,因为这些活动让大家感受到了党组织的关怀与尊重。规范的管理让华西村各项事业步步稳健,“家家住别墅洋房”“户户有百万存款”“口袋和脑袋都富有”成为华西村幸福生活的真实写照。

  而在璜土镇璜土村,却有一位“抠门”的村书记钱俊贤。去年,璜土村对道路进行硬化改造,钱俊贤没有把工程对外发包,而是对全村的能工巧匠发出了召集令。把有限的资金用到实处,让专业的村民在自己村做专业的事,钱俊贤探索出的这套“省钱模式”省下了大笔资金,投入到民生建设。这些年,璜土村高标准完成了全村所有自然村的村庄整治,建设了具备医疗、活动中心、图书室、健身广场等功能的便民设施场地,村集体资产还净增了8000余万元。当然,省钱模式的顺利推行离不开纪律的约束,在璜土村,所有党员干部必须严格遵守八条铁律,财务、村务、党务还通过有线电视实现“户户通”。目前,以璜土村为起点的三务公开“户户通”模式在无锡全市推广开来。

  以党建为龙头,华西村与璜土村这一对新老典型,携手走出了乡村振兴的示范路。近年来,江阴充分发挥党建在乡村振兴中的政治引领作用,以开展“暨阳红色先锋”星级党建示范点、堡垒党支部、党员争创活动为抓手,推进农村“雁阵计划”,培育出了一批具有标杆式、示范性的党员先锋和村级党组织典型,构成了“头雁”振翅带动“群雁”齐飞的壮丽景象。

  产业振兴 工业“反哺”,擦亮民富村强品牌

  夏港街道长江村村委委员俞春飞说,以前李良宝书记是送房子、送金银、送红包,让老百姓口袋富起来,现在是“新三送”:送保障、送健康、送文化,让村民老百姓脑袋富起来,目的还是同全村老百姓共同分享村里经济发展的成果。从长江村发展壮大起来的新长江集团目前拥有长强钢铁、长宏港口、长达钢铁、长江房产、长江化工五大系统,集团每年纯利的20%反哺给长江村作为村级收入,目前村里的总资产已经达到200多亿元。

  在江阴,和长江村一样成长于乡村的企业还有华西集团、三房巷集团、华宏集团……每个村都有自己的“反哺”特色。作为华西村的产业发展载体,华西集团早早便确立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如今,华西集团企业数量高达280多家,遍布全国各省区市,部分产业已走出国门。村企反哺农村的“雏燕”效应愈发强大,华西村每年的可用财力都在稳步上升。

  在相去不远的华宏村,从1992年开始,华宏集团就以其自身的发展壮大带动华宏村的经济崛起,把一个在全镇经济排名一度倒数第二的“落后村”,打造成了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山泉村党委书记李全兴带领村两委打造“山泉样本”,创造“山泉模式”,总投资近5亿元的山泉新村建设工程,规划了商贸居住区、三产物流区、工业集中区、生态农业区4个功能板块,让村集体和村民获得了多元化的增收致富渠道。

  企业与农村携手并进充分说明,只有农业兴、产业旺,农村才有活力、农民才有奔头,乡村振兴才有坚实的支撑。去年一年,江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3136元,同比增长8.5%,连续十九年保持全省县级第一。

  农业焕新 才聚“农门”,掘金现代农业

  最近,江阴举行了一年一度的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活动。活动举行了18年,被誉为“长江放流第一人”的郑金良从未缺席。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河豚等水产种苗的选育与繁殖,郑金良已经累计放流2317万尾河豚鱼种。而今,他依然在长江刀鱼的养殖技术上不断进行攻关。不仅如此,他还用自身的养殖技术带动周边养蟹户致富,年利润超300万元。

  与郑金良深耕传统农业不同,“华西七君子”是在发展高效农业不遗余力。2015年,华西在全村选派了7名大学生去日本学习水稻种植技术。学成归来后,村里给7个人辟出1000亩地,作为践行农业供给侧改革的“试验田”。经过七君子对现代科学种植方法的不断探索,华西大米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大米哥”程雪峰联合周边10多户农机手、种粮大户成立雪峰农业合作社,组织农机跨区域作业服务;“肥料大王”陆建明创办联业生物,将畜禽粪便转化为商品有机肥,并通过传授工艺技术为300多家企业建起了生产有机肥的厂房;“种养大户”宦国清带动上千个生猪养殖户成立信联养猪专业合作社,对生猪规模养殖户开展“五统一分”经营管理……近年来,江阴以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为引领,不断完善“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切实带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目前,该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程度达57%,经登记注册家庭农场达到246家,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达990家,入社农户达15.2万户,28家无锡市级以上龙头企业销售总收入达136.2亿元。

  生态宜居 美丽乡村“江阴版”呼之欲出

  2017年7月底,《江阴市农村住房建设管理试点方案》正式出台,长泾镇蒲市村、习礼村、河塘村和月城镇双泾村、蔡庄村、沿山村作为试点村推进农村住房建设管理工作。据介绍,年内,江阴将全面启动新一批31个自然村试点建设。为打造一批环境优美、居住舒适、特色彰显的美丽乡村,江阴在今年的“一推三治五化”专项行动中计划投入22.46亿元,建设项目505个。

  什么样的村庄是有着江阴特色的美丽村庄,山泉村和红豆村给出了样本。在“流淌着幸福”的山泉村,以“生态宜居”为核心目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对田地、村庄重新布局,根据江南水乡特点整体设计,进行道路硬化、村庄美化、夜间亮化、环境净化,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变美的除了村容村貌,更为重要的是老百姓的生活。先后建成的社区卫生服务站、社区综合服务中心、行政事业服务中心、老年活动中心和幼儿园等,让村民足不出村就能享受到城市生活的便利与舒适。

  而在有着千年古树红豆树作为“镇村之宝”的红豆村,一到节假日和周末人气火爆,众多游客慕名千年古树而来。“在红豆村,保护古树的信仰世代传承。”红豆村党委书记吴敏东说,千百年来,村民自发照顾古树。政府部门护树也不遗余力,对红豆村周边环境进行了大手笔规划和建设,将古树所在区域列为不开发区域,严禁污染企业进驻,为古树的健康生长营造良好环境,并投入了4500万元进行村庄整治。近年来,红豆村获得“国家农业部美丽乡村试点村”、“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江苏休闲观光农业示范村”等荣誉称号。(唐芸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