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警方周刊

讲述人:褚闯(梁溪公安分局刘潭派出所)

一心为群众 平凡显忠诚

  从小,我就有一个英雄梦。为了这个梦,十年前,我告别家乡冰城哈尔滨,来到江南水乡无锡,加入无锡警队。从警十年,和许多战友一样,我成为一名普普通通的社区民警。十年来,我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扎根基层、服务群众中不断成长进步。

  2011年,我在刘潭派出所担任前村社区民警。前村是典型的城郊结合部,实有人口7000余人,人员流动性大、治安情况错综复杂。我第一天来到村里,村里大爷冷嘲热讽地说:“我们这儿大事没有,小事不断,老民警管管还差不多,你一个无锡话都听不懂的愣头青能管个啥?”群众的疑惑和不信任让我心里凉飕飕的。

  正当我心里没底时,所长拍拍我的肩膀对我说:“你是党员,不要气馁,语言会带来障碍,但感情是靠走出来的,记住以真心换真情。”

  为了尽快熟悉辖区情况,我走千户、访万家,用我自带亲切感的东北口音喊着“大爷、大娘、大哥、大姐”,不断拉近群众距离。100天里,我发完了50盒警民联系卡和上千份安全防范宣传单,记满了5大本笔记,走遍了辖区家家户户。我还将辖区概况绘成地图,随时带在身上,时不时拿出来看看。

  串百家门,认百家人,让我对社区的基本情况从陌生到了解,从了解到熟知,一条条街巷,一幢幢楼房,一张张面孔,深深融入了我的脑海;知百家情,办百家事,我也渐渐走进了群众的心中。

  “那个东北来的小伙,不错!靠谱!”常常有大爷家里有喜事打电话叫我去家里吃饭,有村民大夏天跑到派出所为我送来西瓜,有阿姨张罗着给我介绍对象,还有为我提供破案线索的……

  人心换人心,慢慢的,来找我帮忙解决问题的群众越来越多。其中,印象最深的就是“颂梅新村”的落户这一难题。1998年新农村建设时,“颂梅新村”因多种原因未能编入地名字典,小区35户居民有房产证但无法落户,导致孩子入学困难。面对群众的焦灼和期待,我暗暗的给自己立下了军令状:“一定要为大家解决这个难题!”我向上级领导汇报后,咨询相关业务知识,走访收集资料,并牵头村委干部走遍区政府、民政科、地名办、档案局、发改委等10多个部门,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达1年的奔走,这块“硬骨头”终于被我啃了下来,“颂梅新村”被正式列入地名,困扰居民近十年的大难题终于解决了!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十年来,我用脚步丈量了社区的每一寸土地,用双手播撒了希望与汗水,收获了辖区群众沉甸甸的信任和发自内心的支持。

  如同父母给取名“闯”字一样,我将用东北人特有的“闯劲儿”,继续开拓进取,奋勇争先。我将怀着初心,用青春点亮从警之路,交上一份让党和人民更加满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