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今年“七一”前夕,市委表彰了一批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和先进基层党组织,要求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主动向榜样看齐,积极向先进学习,自觉践行共产党人价值观,不忘初心矢志追求,牢记使命不懈奋斗,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共同书写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强富美高”新无锡、当好全省高质量发展领跑者的精彩篇章,创造无锡人民更加幸福美好的新生活。本报今起开设专栏“汲取榜样力量 践行初心使命”,展示“两优一先”典型风采,激励全市广大干群积极投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无锡实践,以优异成绩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敬请关注。
每一个走进江阴周庄镇山泉村的人,都会由衷感慨:村如其名,小桥流水人家,粉墙黛瓦、溪水淙淙……这不禁让人纳闷,偌大的山泉村到底在物业管理上花了多大代价?“没请物业公司,保洁、绿化都是村民门前三包、自发维护的。”山泉村党委书记李全兴说出这句话时,脸上满是自豪,“村民自治的背后,是党员在前面领了个好头。”其实,山泉村人心里更明白,为村里党员领了个好头的正是他们眼中的“大能人”——李全兴。
“65后”李全兴是土生土长的山泉村人,2009年1月,山泉村民主选举产生新一届村委会,他高票当选村主任。从此,这位拥有6家企业、资产超亿元的企业家带着他的“小目标”走上了“村官”之路。
“小目标”一共有三:一是建好一个新农村,不负一分债;二是打造一个努力为村民谋幸福的团队;第三个目标,是建立一套完善机制。然而,从董事长到“村官”,一路走来,为了达成这三个“小目标”,李全兴并不轻松。
山泉村东有向阳村、南有华西村、西有三房巷村,背负着4700万元巨额债务的山泉村周围布满了新农村建设的典型,而它却是一块名副其实的“发展洼地”,这就是2009年1月时交到李全兴手中的山泉村。
“新官”上任的李全兴在这年正月里干了一件大事——开民情恳谈会,摸清山泉村的“家底”。那七个晚上,他与村里的强者、智者、勇者一一“过招”,听村民道实情、吐心声、发牢骚。“从今以后,山泉村没有官,村民是主人,村干部是仆人。”李全兴当时的这句话,村民听得心里热乎,私下议论说,新来的“村干部”不一样,能想老百姓所想,跟着他,有盼头。
摸清村情后,李全兴系统谋划,相继推出了抓干部队伍建设、建立后备队伍、村庄整治等一系列实实在在的措施。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通过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健全村务公开、民主决策、民主理财、民主监督“四项制度”。从“四项制度”的不断推行,再到党风、作风、村风、家风、民风的“五风工程”的逐渐深入,山泉村党组织的凝聚力越来越强,村民们也迸发出了超乎想象的热情与干劲。
这十年,在没有增加一分用地的情况下,山泉村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村级年收入从1750万元增长到6400万元,村集体净资产增长到5.25亿元。山泉村也获得了全国农村幸福社区建设示范单位、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江苏最美乡村、无锡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等一系列国家、省、市级荣誉称号,成了“流淌幸福的村庄”,三个“小目标”也在次第达成。
“如果哪一天我走了,这个村子就不行了,说明我不成功。”李全兴说,他必须要做到同2009年离开自己企业时一样,今后他走,同样有一支一心为民的团队,能够依循着这套机制继续往前走。
(徐兢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