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要闻

数据资源当务之急是用起来,而非统起来

  近日 “夜间公交‘梗’在哪?”的话题引发市民热议,市民有刚需但一些夜公交却在空转,为什么不能采用大数据、智能化手段使公交线路与需求实现最大程度匹配?相关讨论足见人们对通过数据资源来提升公共服务期望很高,但数据资源使用的广度和深度离群众期盼还有差距。当务之急,应该让数据资源尽快动起来、活起来、跑起来!

  数据作为生产资料,越来越受到重视,许多城市成立主管部门,专门对数据进行管理。但在实践中,事情很容易走进误区,那就是急于将各类数据先“统”起来、“拿到手”,或者放着已有的一些探索基础视而不见,热衷于另起炉灶,幻想通过某一方案解决政务、商业各类应用问题。其中涉及商用须面对如支付牌照等深层次政策问题先不谈,殊不知,从现在的一个个分割无法共享的“数据孤岛”再到急于将海量数据资源统到某一个平台下,这极有可能将问题简单化。当前最有价值的政务数据主要集中在一些垂直管理的条线部门,这些数据共享缺乏标准体系建设,数据共享的标准规范尚不完备;有些条线保密数据可能比较多,有的部门数据是省级乃至国家级平台管理的,其无权处置,还有的部门数据无法批量查询或者还停留在手动整理阶段……种种客观原因决定了想在短期内将一个城市的数据资源统起来绝非易事。

  雪浪小镇创始人、阿里云创始人王坚博士在雪浪大会的发言中一再强调数据资源需要唤醒,“在线、共享、连接更能体现数据的本质”。他认为,经过多年的积累,绝大多数城市的数据沉淀是足够的,但绝大多数没有被相关部门“重视”,没有被开发利用起来。数据最终融合起来是必要的,但这是结果,是现象;只有数据资源活起来、跑起来、用起来了,最终才具备融起来的基础和条件,“用起来”才是起因和本质。数据资源的价值首先在使用,在流动,在共享。如果不首先考虑使用数据,而拿出一些看似宏大的设计图,这显然不是最迫切的事,不少城市已有反面经验。

  数据资源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个途径,从这个目的出发,大数据不管是在商业还是政务应用上,其逻辑是一致的。用起来,贵州、浙江等地的大数据实践已经初见成效,比如通过具体项目的方式,借助大数据分析完善公共服务,政府部门通过掌握新生婴儿的出生数量、分布区域、未来的入学需求等数据,那么就可以预测几年之后当地对于学校等教育资源的供给是不是足够,这个过程中就需要人口管理、教育、人社等多个部门的数据融合打通;激活海量的出行数据,将公交线路深度优化,同时将地铁站点人流大数据和公交大数据包括共享单车的大数据通盘考虑,最大限度提高公共资源的使用效率;也有探索利用主流党媒激活数据资源,如浙报集团承接了浙江省政府门户网站和浙江政务服务网系列入口的内容运营等业务,立足本地,探索新闻+服务……随着具体民生项目的落地,相关联的政府、商业数据资源才会被唤醒,活起来、跑起来。

  对待数据资源,不如先从使用开始,相关主管部门不应对群众的实际需求视而不见,舍近求远。应主动承担起引领、推动大数据产业发展的使命,通过激活政务数据,供社会进行增值开发和创新应用,培育示范项目,在用的过程中,加快数据流动,自然而然将实现汇集融合。正如王坚博士所说,当企业的项目数据、社会公共服务项目的数据、政府的数据和运营商数据等众多数据都融合在一起的时候,都在线、共享的时候,我们的生活一定会发生很多美好的变化。

  (文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