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转型与创新中开辟融合新跑道
□ 无锡日报社 朱重阳
2019,中国媒体融合进入“下半场”。进入“下半场”,意味着媒体转型要开始告别渐变路径,进入加速突破阶段——由内容、渠道、产品融合的亦步亦趋,转向平台、生态、系统融合的大开大合。建设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正是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的目标所在。
变革与创新,是大势所趋也是形势所逼。在数字时代、人工智能时代和即将来临的“万物互融”5G生态的语境下,创新与变革聚合生成的新力量新能量,是引领媒体突破发展困局走向开阔地带的不二选择。提升内容生产力、技术驱动力、平台竞争力、生态连接力,媒体面向未来走向未来,不但要主动接受变革与创新,还要在自身的变革与创新中创造出更多价值。媒体深度融合,是一项兼具探索性、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的全幅变局,涉及平台建设、产品供给、产品研发、质量控制、评估反馈等一系列具体操作和实践,有其发展的渐进性,或者突变性,也要考虑到边界条件的约束。基于这一前提的深度融合,尤其需要顶层设计和基层创新的浑然交融,其精髓在于以开放、创新的思维替换陈旧的理念和窄化的视野,路径在于“先进技术为支撑、内容建设为根本”,但归根到底还是“人的融合”。
在深度整合的浪潮之下,媒体人首先要学会在变革中改变自我,以巨大的勇气从平面思维、线性思维向跳跃思维、创新思维转换,谁跳不出陈旧思维框架的约束,谁就不能适应未来的巨变。所有的转型成功案例告诉我们,从“相加”到“相融”,向着“融为一体、合而为一”力行不止,不仅要造就一大批“提笔能写,对筒能讲,举机能拍”的全媒体员工,还要在组织创新的逻辑之变上走出新路。站在从管理革命走向创意革命的转型关口瞭望,可以看到创意者最主要的驱动力是创造带来的成就感和社会价值,自激励是其首要特征,赋能是重要变量。赋能,是激活个体的开端。今天的受众拥有前所未有的巨大选择空间和用之不竭的“数字货架”空间,更重要的是,他们还可以轻松对媒体所供给的产品发表评论。在这样的情境下,能不能提供优质的产品是成功的关键所在。当下,科技进步让信息、连接以及计算能力这三大生产要素都变得更加容易,“守正创新、有融乃强”已具备足够有力的技术支撑,创意者们要做的,就是以自己对行业的熟稔深耕与对用户的深刻了解,尽一切可能用最快的速度生产、研发出交互式、智能化融合产品,更好地满足受众的个性化需求,有效提升受众参与度,增强报道的传播力、引导力、公信力。
对于主流媒体来说,要牢牢掌握舆论引导权主动权,就越是要在众声喧哗中发出主流媒体的声音。新媒体快速崛起,让评论理论板块插上了“互联网+”翅膀。目前,无锡日报评论板块已形成了无锡日报时评版、无锡观察APP“观山路·思享”频道、无锡新传媒网“观山路”理论频道三种传播途径,实现了纸媒、屏媒、网媒的多端呈现。未来要进一步扩大党报评论的影响力、更加深入地推进媒体融合,迫切需要开辟更多端口来覆盖更多人群。微信作为用户量突破10亿的APP,党报评论板块自然不能缺席。适时推出无锡日报评论理论微信公众号,打造无锡市首个集报、网、微信公众号、手机客户端于一体的全媒体评论矩阵项目,构建“思想型”党报智库多媒体发布新型平台条件已逐步成熟。
出色运营助力主流媒体占领传播制高点
□ 无锡日报社 朱雷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就是希望通过媒体的变革推动媒体人的自我提升,通过媒体人的自我提升进一步推动媒体的变革。从纸媒到“指媒”,要让主流媒体的传播立体起来,传播的深度要向广度和远程变革。不仅要生产出好的新闻产品,还更使之成为用户或者受众喜爱的产品,不仅自己“使用”,还要进行二次传播,这样才会使主流的声音离受众更近,传播得更远。因此,在注重新闻生产的同时还要注重运营,要通过好的形式,特别是受众或者用户乐意接受的形式,让主流价值得到更好地凸显,使媒体人从单向传播的生产者向多维互动的服务者转型,完成历史赋予的使命。
一张报纸是平面的,要使它的宣传和传播效果立体起来,就需要策划和运营。2018年11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提振了全国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进一步发展的信心。随后不久,无锡日报记者在市工商联交流采访时获悉,市委统战部和市工商联2019年春节期间准备办一场海内外锡商嘉年华。经过争取,这台弘扬正能量、展示民营企业和企业家风采的演出,由无锡日报传媒分公司承办。经过两个多月的策划编排,从撰稿到舞美,在多方一起协同下,这台嘉年华于2019年元宵节前夕精美呈现。不仅现场500多位企业家以及民营企业代表赞声一片,还通过无锡观察客户端网络直播吸引6.6万人在线全程观看,创下了同城同类晚会的网络收视纪录。
作为中报协党报分会会长单位的无锡日报社,其实从2012年开始就十分注重新闻产品的生产和运营,不断进行着立体传播和深远传播的探索和实践。从首届锡商人物的评选到连续三届全球锡商大会的深度参与,从首届优秀文化企业评选到“两湖论坛”的具体操作,从移动优先战略实施到未来媒体中心新型综合体的命名,新闻生产与媒体运营产生了良好互动,精品生产推动了运营的进展,良好的运营能力也为新闻生产提供了丰富的内容。
新闻生产和策划运营是新时代主流媒体快速前行的“两个轮子”。要让运营成为传播效果最大化的“助推器”,就必须打破传统的媒体运行的固化思维。这一字之差,代表着自我的革命。好的新闻产品通过运营起到更好的传播效果,好的运营又能产生鲜活的内容用于新闻生产,互为作用,相得益彰。这就需要着力打造一批首席策划师、首席营销官、首席设计师、视频制作师、产品开发师等专业性复合型、符合报业融合发展的后备人才。把党媒引导力、传播力和影响力转变为吸引用户的“柔性”产品魅力,推动内容采编融合到与政务、商户、用户融合,为党委政府和广大用户提供内容、传播、技术的服务。优化全媒体语境下的运营内容生产模式,提升用户体验。利用“智库”模式,集众家之长、集众人之智、集众创之力,由点到面产生“溢出效应”和“1+1>2”的“叠加效应”,让用户不仅是信息的接收者、产品的使用者,还是正能量声音的传播者,如此才能让主流媒体牢牢占领传播制高点。
用心、用力捕捉更多鲜活内容是王道
□ 江南晚报社 何玉洁
中央政治局2019年首次集体学习,就来到了媒体融合发展的第一线人民日报社,充分说明了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高度重视,也是对广大新闻工作者的极大鼓舞。当前,媒体融合进入“深水区”,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责任更加重大,新形势下要更好地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新闻工作者只有用心、用力捕捉采写更多更好的鲜活作品,才能坚守住舆论场主阵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形势下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全媒体不断发展,出现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这为媒体发展提出了新课题。早在2014年8月,中央深改组就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5年来媒体融合已逐渐步入深水区。如今面对建设“四全媒体”的新要求,新闻工作者不但要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更要紧跟全媒体发展步伐,但新闻传播不管传播形式如何改变,目前来看内容仍然是王道。内容好,传播效果才能好,内容不好,传播手段再先进、传播方式再多样,依旧无法达到有效的传播效果。
纵观各类传播效果好的新闻作品,往往就是一个闪光点打动了众人。这些新闻作品都是记者用心、用力捕捉到的鲜活新闻,也因此才会在较短时间引起更广泛的传播。如今年初江南晚报记者在春运采访时捕捉到的鲜活视频新闻《你俯下身子的那一刻,世界在向你敬礼》,当天江南晚报抖音号点击率超400万次,该新闻被央媒转载,传播效果进一步加大。不久前,人民日报官方微信转载的宜兴一小伙夜送迷路老人的新闻,点击率短时间就破10万+,类似新闻如果记者不深入基层,不用心发现,这些鲜活的新闻根本就很难呈现出来。还以时下年轻人喜欢的抖音为例,抖音视频才短短几十秒,为什么短时间点击率点赞率能达到上百万?点击率、点赞率高的原因就是有一个“爆点”,如何寻找这个“爆点”需要靠我们去摸索和研究。如今不管是新闻产品还是广告文案,都需要寻找所谓的“爆点”,才能有更好的传播效果。
在全媒体时代,新闻工作者只有深入学习、不断探索,才能让我们的“产品”讲好无锡故事,这也是无锡媒体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实践证明,很多传播效果好的无锡故事都是记者用心、用力捕捉到的鲜活新闻。在建设“四全媒体”的新要求下,更需要我们沉下心,加强眼力、脑力、笔力、脚力的锻炼,多深入基层,抓鲜活题材,把好故事、好声音传播得更广,牢牢掌握舆论场主导权。
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加快融合发展步伐
□ 无锡日报报业集团编委办 王益泉
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带来了传播模式的变革,推动了新闻传播从“铅与火”“光与电”走到了“数与网”,报纸等传统媒体经受着极大考验。在这种背景下,媒体融合发展已日渐成为传媒领域一场重大而深刻的变革。今年1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设全媒体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课题。要运用信息革命成果,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做大做强主流舆论。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内容为王”,以内容优势赢得发展优势,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报纸”是两个部分,一个是“报”,一个是“纸”。“报”是传播的内容,融合发展就是为了让“报”更好地传播。“纸”是传播的载体,是物质的、技术的,现在就是要用互联网技术、电子技术来换“纸”。可以说,“报”是核心,“纸”是为“报”服务的。只有让用户逐渐接受传统平面纸媒与新媒体结合的产物,提升用户满意度,让用户喜欢用、爱用,才能取得更好的传播效果。去年以来,无锡日报报业集团按照“1234”发展战略,不断推动内容、渠道、平台和体制机制融合,取得了初步成果,着力打造的无锡区域舆论场上“第一移动端入口的强势、第一媒体矩阵的强势、第一平台分发者的强势”已粗具雏形,整个集团新媒体粉丝数已积累到数百万。然而,这与中央、省、市对党报主流媒体推进深度融合的要求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无锡观察融媒中心要进一步提升深度调查报道、设置民生互动热点话题的能力,增强报网端互动,持之以恒服务基层,全集团共同发力,助力“无锡观察”赢得更多读者和“粉丝”的追捧。
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必须用全新的互联网思维来谋划和推进各项工作。要适应新兴媒体平等交流、互动传播的特点,树立用户观念,改变过去媒体单向传播、受众被动接受的方式,注重用户体验,满足多样化、个性化的信息需求。要顺应互联网传播移动化、社交化、视频化的趋势,用最好的技术,达到最好的水准,取得融合发展最佳效果。2017年清明节前,报业集团与无锡公安合作拍摄的公安英烈“全家福”爆款作品,就是一次堪称完美的实践。
推动媒体融合发展,要正确认识自主建设与借力发展的辩证关系。在新技术新应用层出不穷的当下,不可能关起门来搞融合。要通过多种形式,充分利用别人成熟的技术、平台、渠道、手段来借力推进,实现更好更快发展。同时,要树立技术为内容服务的理念,注重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要打破大而全的观念。如果有的技术还不够成熟,不必着急推出,以免影响“粉丝”的体验感。
媒体融合发展是一场全方位的革新,也是一场新的艰苦创业征程。它不同于以往报纸的改版,也不是在原有框架下修修补补,而是新时代传统媒体的一次“自我革命”。要想走在媒体融合发展的前沿,就必须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加快融合发展步伐,实现赶超、争创一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