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连续三天的激烈博弈,欧盟28国领导人2日晚终于就数个欧盟下届领导职位人选达成一致。
分析人士指出,新领导层人选名单看似平衡,但欧盟内部反对声不绝于耳,名单能否最终过欧洲议会这一关仍有待观察。即便最终过关,面对丛生的矛盾和分歧,新一届欧盟领导团队也任重道远。
欧洲理事会决定提名德国国防部长冯德莱恩(如图)担任欧盟委员会(欧委会)主席,此外还选举比利时首相米歇尔担任欧洲理事会主席,提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拉加德担任欧洲中央银行行长,提名西班牙外交大臣博雷利担任欧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
四人之中,冯德莱恩和拉加德是女性。冯德莱恩来自欧洲议会最大党团欧洲人民党党团,是德国总理默克尔的盟友,属于欧盟机构中的新面孔;拉加德是法国人,拥有丰富的财经从业经验,得到法国总统马克龙的大力支持。另外两人中,米歇尔来自欧洲议会第三大党团欧洲自由民主联盟,得到马克龙支持;博雷利是西班牙工人社会党成员,得到西班牙政府力挺。
欧盟新领导层人选名单之所以久拖不决,皆因欧盟内部利益诉求太过繁杂:不仅要平衡欧洲议会各党团间的利益,还要顾及性别平衡(至少要有一名女性);既要平衡成员国政党与欧洲议会党团的利益差异,又要平衡新老欧洲、南北欧洲的矛盾,同时还要兼顾大国与小国以及大国之间的不同利益诉求。
分析人士认为,提名冯德莱恩既照顾到了欧洲人民党党团的“面子”,又照顾到了默克尔的“里子”,同时冯德莱恩作为欧盟机构“素人”也打消了中东欧国家的疑虑,还兼顾了性别平衡;而马克龙主推的米歇尔和拉加德得以顺利通过,既在德法之间取得了平衡,又照顾了欧洲自由民主联盟的诉求;提名博雷利则照顾到了南北欧方向上的平衡,同时反映了英国“脱欧”程序启动后西班牙在欧盟内部地位的提升。
从名单公布后欧洲议会各党团的反应看,冯德莱恩能否最终成为下一届欧委会主席似乎还存在些许变数,如果她不能通过表决,可能使整个欧盟新领导层人选方案作废。
(新华社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