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政府7日宣布将突破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的限制,提高浓缩铀生产丰度。欧洲国家立即表示“严重关切”,美方则放风称伊朗会招致“更多制裁”。
分析人士认为,伊朗此举旨在进一步反制美国“极限施压”政策、“倒逼”欧洲提供更实质性的帮助,但把美国“逼”回谈判桌的可能性不大,而欧洲在两“强”之间心态更矛盾。若任何一方的“强刺激”手段持续下去,美伊紧张局势恐将加剧。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问题专家孙成昊说,伊朗通过强硬姿态把美国“逼”回谈判桌的可能性不大。特朗普政府对伊朗的强硬政策很明确——即遏制伊朗影响力和扶植以色列,又逢美国“大选季”,为迎合铁杆选民需求,预计2020年前政策调整空间很有限,下阶段还将继续对伊“极限施压”。
孙成昊说,伊朗明知美欧立场分裂,但又恼怒于欧洲难以抵挡美国的制裁手段,希望欧洲能部分补偿伊朗的损失。今日局面由美国单方面退出伊核协议所致,而美伊强硬姿态又进一步将伊核协议推向“死胡同”。两“强”之间,欧洲心态更矛盾。如果欧洲与美国一起推动加大对伊制裁,恐将刺激伊朗作出更强硬反应。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东问题专家秦天说,自美国单方面撕毁伊核协议以来,伊核协议已名存实亡。伊朗此番突破限制,一是对美国严厉制裁、军事威慑、网络进攻等予以反制;二是倒逼欧洲对伊朗采取更为实质性的帮助。美国为维护其在中东的重要利益——防止核扩散,恐怕会对伊朗加以报复,短时间内没有走向谈判桌的迹象;而欧洲想要维护伊朗核协议的目标更渺茫,在美伊之间寻求平衡更为棘手。
以“突破”协议的方式来“挽救”协议,看似“拧巴”,实则无奈,恰是伊朗一年多来承压渐重的反映。(据新华社稿)
左图 伊朗常驻联合国代表马吉德·塔赫特·拉万齐。
右图 美国代理常驻联合国代表乔纳森·科恩。
(新华社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