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纵横

健康中国建设“施工图”发布

开展15个重大专项行动,促进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

  近日,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健康中国行动组织实施和考核方案》,国家层面印发《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这三个文件被统称为健康中国行动有关文件。

  三方面共15个专项行动

  近日,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提出,要坚持普及知识、提升素养,自主自律、健康生活,早期干预、完善服务,全民参与、共建共享的基本原则。到2022年,健康促进政策体系基本建立,全民健康素养水平稳步提高,健康生活方式加快推广。到2030年,全民健康素养水平大幅提升,健康生活方式基本普及,居民主要健康影响因素得到有效控制,因重大慢性病导致的过早死亡率明显降低,人均健康预期寿命得到较大提高,居民主要健康指标水平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健康公平基本实现。

  《意见》明确了三方面共15个专项行动。一是从健康知识普及、合理膳食、全民健身、控烟、心理健康等方面综合施策,全方位干预健康影响因素;二是关注妇幼、中小学生、劳动者、老年人等重点人群,维护全生命周期健康;三是针对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四类慢性病以及传染病、地方病,加强重大疾病防控。通过政府、社会、家庭、个人的共同努力,努力使群众不生病、少生病,提高生活质量。

  对四类重大慢性病发起“攻坚战”

  我国将针对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这四类重大慢性病开展防治行动。

  数据显示,目前我国以这四类疾病为代表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导致的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88%,导致的疾病负担占总疾病负担的70%以上。

  据了解,健康中国行动将监测、检测、早诊早治、规范化治疗等建议贯穿四类重大慢性病防治行动,在策略上从注重“治已病”向“治未病”转变,从个人、社会和政府方面提出具体的防治防控方案。

  在心脑血管疾病方面,文件提出,心脑血管疾病目前是我国居民第一位死亡原因,全国现有高血压患者2.7亿、脑卒中患者1300万、冠心病患者1100万。行动文件给出了血压监测、血脂检测、自我健康管理、膳食、运动等建议,并提出急性心肌梗死、脑卒中发病的自救措施。

  癌症是严重影响我国人民健康的疾病。目前我国每年新发癌症病例约380万,死亡人数约229万,发病率及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行动文件主要针对癌症预防、早期筛查及早诊早治、规范化治疗、康复和膳食指导等方面给出有关建议。

  以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为代表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病率高,严重影响健康水平,我国总患病人数近1亿。行动文件主要针对慢阻肺、哮喘的主要预防措施和膳食、运动等方面给出指导建议。此外文件还提出糖尿病防治的建议措施。

  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将纳入学校绩效考核

  国务院近日印发《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国家层面出台《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其中明确提出实施中小学健康促进行动,并就行动目标和举措作出部署。

  中小学健康促进行动强调,动员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维护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引导学生从小养成健康生活习惯,锻炼健康体魄,预防近视、肥胖等疾病。中小学校按规定开齐开足体育与健康课程。把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纳入对学校的绩效考核,结合学生年龄特点,以多种方式对学生健康知识进行考试考查,将体育纳入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到2022年和2030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优良率分别达到50%及以上和60%及以上,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力争每年降低0.5个百分点以上,新发近视率明显下降。

  据介绍,将进一步推进学校体育教育改革,帮助儿童青少年掌握健康知识和一到两项运动技能,做到“教会”“勤练”“常赛”,让广大儿童青少年更多走进阳光下、走向操场,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