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9版:教育周刊

教师该如何爱国奋斗、建功立业?这半年来全市教育系统知识分子在丰富的主题活动中学习和感悟

上好课、批好作业、爱护学生也是爱国

  市一中党员进行文化寻访

  全市教育系统知识分子“爱国·奋斗·奉献”精神教育专题研修班于不久前举行。来自全市46所学校的骨干教师代表,在数天的学习交流之后纷纷满载而归。教师这份职业因为肩负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责任,被称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对这群人来说,爱国奋斗精神的学习不仅在于自我提升,更是在为一方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今年以来,全市教育系统在广大知识分子中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各地各校纷纷结合自身实际,开展了一系列主题活动,向全市人民展现了新时代教育事业奋斗者、创造者和引领者的优良形象。

  开办研修班,教师代表修心又修德

  全市教育系统知识分子“爱国·奋斗·奉献”精神教育专题研修班于6月19日至21日举行。研修期间,全市46所学校的教师代表集结,他们中既有教学名师,也有优秀中青年人才。开班当天记者从现场了解到,这些参加研修班的老师都肩负双重任务,既要通过此次研修来提升自己,也将把学习心得传递给自己所在学校的更多教职员工。

  研修班开班期间,学员们聆听了江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陈绪新讲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学员们与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南京市第一中学教师夏季云对话,听他讲述“新时代如何做一名坚守、自信的教师”。学员们还到国家超级计算无锡中心、“两弹一星”元勋姚桐斌故居、中国探空火箭发祥地进行了现场学习。

  全身心投入到研修学习后,辅仁高中老师华爱珍发自肺腑地感慨道:“岁月静好,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姚桐斌、郭永怀等老一辈科学家给我们生动诠释了爱国奋斗精神的内涵和价值。作为新时代教师,我们要做到:心有大我,至诚报国;静心教学,潜心育人;甘于淡泊,无私奉献。一灯如豆,万点星光,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需要千千万万个脚踏实地的行动者和默默耕耘的奉献者。”短短数天的学习,这40多名老师对热爱祖国、建功立业以及自我发展都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宜兴市城北小学的老师曹燕琴在她的感悟中写道:“老一辈知识分子热爱祖国、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无时无刻不在激励我们,也让新时代的我们深深感受到爱国不仅仅停留在口号上,而要落实到行动上,让实干诠释爱国最为有力。我们要坚持自己的教育信仰、珍惜三尺讲台,努力帮每个孩子寻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教育;要发挥榜样引领作用,用自己的言行影响身边的人。”

  这一研修班是落实“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的举措之一。此外,今年以来,全市教育系统在知识分子中落实“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的举措也遍地开花:全方位、立体化宣传解读爱国奋斗模范人物先进事迹;通过专题研讨、报告会、座谈交流开展主题学习研讨活动;树立一批教书育人典型、创新创业典型、技能技艺典型等,发挥好带头引领作用;结合教书育人开展岗位创新、岗位建功、岗位奉献等创先争优活动,引导知识分子立足岗位自觉践行爱国奋斗精神。丰富而有内涵的活动,让广大教育系统知识分子对爱国、奋斗和在岗位中建功立业有了更深的理解。

  典型引领树榜样,弘扬“江南精神”

  今年上半年,江南中学积极组织实施了“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尤其是该校党委以“身边的榜样”典型事迹征集活动为载体,教育和引领全体教师通过身边的“榜样”弘扬“江南精神”。

  江南中学校长周宏燕介绍,该校通扬分校第一党支部教师张珉就是大家身边的榜样,他最大的特点就是在任何岗位、做任何事都能高质量完成。“在通扬校区,张老师不仅要承担数学教学,还是德育副主任、支部书记、数学学科组组长,工作量可想而知。不过他常对大家说‘没问题’,他自己也确实能够高质量完成承接的所有工作,真正让人放心。”周校长说。多年来在数学教学中深耕的张老师课上得很好,在优质课评比中拿遍了全国、省、市级的一等奖,今年还获得了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书写着一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对事业的忠诚。

  除了向优秀的同事学习,上半年江南中学还开展了青年教师寻访退休教师的活动,从这些德才兼备的老同志身上学习对工作的热爱和满满的责任感。退休劳技教师周耀奎开设了模型工作室,作品凝聚着他的智慧和心血。周老师向青年教师介绍,真正的学习能力,是先要讲清楚,再要做出来,“讲清楚说明你的理论能力,做出来表明你的动手能力。理论结合实践才是人生成长的必经之路。年轻人要做能震撼学生灵魂的劳技教师!”青年教师在寻访后纷纷说,会继承和发扬老教师的“江南精神”,踏实工作,以实际行动为更美好的教育努力。

  周校长解释,“江南精神”就是江南中学教职工一直以来践行的甘于奉献、不甘人后的优秀品质。在身边这些典型的带动下,极大地激发了全体教师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的工作热情。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学校能够优质发展的保证,学校充分发挥党员教师的模范带头作用,提高教师队伍的质量。该校48位党员老师担任了学校“青蓝工程”指导教师,学校组织申报的9项省市立项课题,100%都是党员老师承担。党员教师们带徒弟、评称号、上公开课,都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传授给他人,带领大家共同进步,也为学校“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办学目标注入了强劲动力。此外,还有寇瑛老师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远赴新疆霍城开展为期18个月的援疆支教工作。岗位建功非一日之功,该校一线教师均在平凡的岗位上践行“江南精神”,为新时代教育事业而奉献。

  市一中:教师修习化为高质量教学

  定期开展内容丰富的主题党日活动已经是市一中的一个传统,也是该校140多名共产党员展示学习成果的重要舞台。

  最近一次主题党日活动中,无锡一中党委为每一位党员教师配发《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六讲》等理论学习书籍,还在分支部开展了学习研讨,帮助党员教师从理论层面深刻理解爱国奋斗精神的内涵。学校党员围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这一主题,通过文化寻访、微党课、谈感想以及朗诵等方式深入学习。

  学校第五党支部鲍静老师为全体党员上了一堂《致敬时代英雄,担当民族复兴》的微党课;第二党支部李杨、第三党支部施雯、第四党支部董雪分别结合自己的工作体会交流、阐述了自己对爱国奋斗精神的理解。市一中结合地方特色,充分利用本市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前往王选纪念馆、无锡中国民族工商业博物馆等地,寻访爱国志士舍生忘死的爱国之情、不畏艰苦“实业报国”的锡商精神等。

  最值得一提的是,该校开展以党员教师为主的寻访活动与日常教育教学紧密相连。学校党委书记、副校长朱晴怡说,教师的自我学习和提升,最终还是呈现在高质量的教育教学中,让学生终身受益。市一中的党员教师带领着青年骨干在对传统文化、先进文化和革命文化的寻访和学习中,为省级课程基地“江南文脉·课程基地”的建设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我们从今年9月开始,将通过校本课程围绕江南文脉展开,向学生讲述关于文化自信的五大方面,其中有一部分课程为现场教学。我们利用学校周边富有江南特色、无锡特色的丰富教育资源,比如到惠山古镇等地,让学生实地看、听、体验,触发他们爱家乡、爱自己、爱国家的情怀。”她坦言,学校课程基地的建设以及文化自信课程的设计,都是在党员教师组成的“党员教研先锋岗”带领下逐步建设起来的。这些先锋岗依托于某一个研究项目组建,党员教师如同拓荒者,在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时,纷纷主动参与、学习和探索,结合本校实际再通过自己的探访、学习和思考,一步步在岗位上有所创新和发展,这就是建功立业。

  作为知识分子的教师,应当如何爱国奋斗、建功立业?在一次主题党课上朱晴怡就此诠释道:爱国不是一句口号,奋斗也不专属于英雄。教师在平凡的教学岗位中上好每一节课,批好每一次作业,为每一位学生撑起一片心灵的天空,这也是一种爱国,也是一种奋斗。(陈春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