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9版:财经周刊·锡商

成本降下来,质量提上去

  我国新一轮降费“组合拳”于7月1日落地。

  作为今年更大规模减税降费的重要内容,新一轮降费举措可谓包罗万象。一揽子降费举措,预计全年将为企业和群众减负逾3000亿元,给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面对内外部挑战,中国经济亟待破解转型升级路上的两道“成本难题”:既要改变传统产业对成本优势的过度依赖,也要化解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的成本烦恼。换言之,无论是旧动能“有中出新”,还是新动能“无中生有”,都需要通过降成本来实现。

  成本控制既取决于企业自身,也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应该说,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需要政府该出手时就出手,握紧服务的手,亮出法治的手。从这个视角看,近年来正是由于党和政府果断出手,不断为爬坡过坎的企业创造好的环境和条件,中国经济才有了顶住下行压力、不断闯关夺隘的信心与底气。

  如今,降成本进入了攻坚阶段,涉及更深层次的利益调整。跳出零和博弈的思维,“降成本”完全可以实现多赢。以降低用电成本为例,2015年以来,我国输配电价改革全面推进,首轮输配电成本监审随即展开,共核减不相关、不合理费用约1284亿元,同时通过健全独立输配电价体系,我国电力市场化交易比重由改革前的14%提高至2018年的近40%。实体经济用电成本降了,电力市场交易活了,电力资源配置更合理了,真正实现了多方共赢。

  新一轮国际经济竞赛,是创新能力的较量,也是营商环境的比拼。中国加速降成本的各项改革,不断疏通实体经济发展的各种系统性梗阻,不断冲破转型升级的各项瓶颈制约,使营商环境更加优良,就能筑巢引凤、腾笼换鸟,让更多有竞争力的企业在神州大地茁壮成长,形成更具国际竞争优势的企业矩阵。

  越是环境复杂,越要保持战略定力,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让降成本的好政策不折不扣地尽快落地,也是办好自己事的真招、实招。新一轮降成本步子更快、更稳、更实,就能让中国经济信心更足、韧性更强。

  (陆娅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