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由于家事,7、8月集体活动暂时请假,望大家见谅。”近日,张老伯在他的微信朋友圈里向同伴告知,由于暑期要“全职”带孙子,原来每周一次的锡剧票友排练只能暂停。记者看到,群里有几个老人因为同样的理由都请了假。有两个甚至要隔三个月、半年再与大家相聚,原因是要远渡重洋带娃。
暑期来临一些老年人要担负起全天照料孙辈的任务,对他们来说可谓有喜有忧。喜的是可以和孩子长时间亲密接触充分享受隔代亲,忧的是改变自己悠闲的生活状态一门心思带娃,除了负责孩子的吃饭睡觉,还要带他们学习各项本领提高综合素质,这些不由让老人“压力山大”。
打着“飞的”上岗带娃
74岁的刘老伯和老伴孙阿姨7月初就飞到加拿大,准时接替亲家上岗带娃了。这样的生活,他们已持续了好几年。刘老伯的儿子大学毕业后留在温哥华结婚生子,两边的老人知道孩子生活不易,尽自己所能贴钱尽力。
大孙子出生后,刘老伯和亲家商定,每家在那儿待半年帮助孩子带娃料理家事,让他们腾出精力搞事业。孙子小的时候还好,媳妇负责带娃,两个老人负责做饭料理家务,顺便帮衬着照看孩子,空闲时还能和邻居几个中国老人聚一下。随着孙子渐渐长大,国外很重视运动,孙子平时报了曲棍球、冰球等兴趣班,刘老伯专门负责接送。这个暑假,孙子又上了个类似足球夏令营的班,每周三次下午半天都在球场上。刘老伯想着一来一回也颇费时间,每次只能找个树荫待着,等孩子训练结束才一起回家。“不知道是不是成天牛奶牛肉吃多了营养充足,孙子精力特别旺盛,每天运动量这么大,回家还有劲上蹿下跳,缠着我扮孙悟空猪八戒。每天睡到床上我都觉得这把老骨头要散了。”刘老伯苦笑着说。
如今,刘老伯夫妇很是矛盾。在国内,他们过得很悠闲,隔三差五与老同事老同学聚个会。可去趟国外,每次光是十来小时的行程就让他们有点害怕,更别说每天打足精神照顾孩子了。但“看着孙子从一个小人儿慢慢长大,不去又实在想得慌。”刘老伯说,更何况去年小孙女又出世了,看来我们这个甜蜜的负担,任重而道远呢。
送娃上辅导班老夫妻连轴转
65岁的钱老师和老伴一到暑期就成了孙女的“全职保姆”,孙女平时在上海生活,一到假期就被送到无锡的爷爷奶奶家。钱老师夫妇不但要负责她的一日三餐,还要负责每天接送孩子上兴趣班。为了跟上海的学习不脱节,媳妇还每天给孩子布置了英语朗读和网上的口语课程,这些也需要钱老师负责督促。
这个假期孙女要上数学、游泳、舞蹈、钢琴等6个兴趣班,钱老师和老伴分工合作。每天早上,钱老师做好早饭,7点叫孙女起床读半小时英语,然后自己去菜场买菜。8点半由老伴送孙女上课,她在家做中饭。吃完中饭,老伴要午睡,孙女每周两天下午学习游泳、一天学习舞蹈一天学习钢琴,分别在不同的兴趣班,她负责送。然后回来休息会儿准备晚餐,老伴再负责去接。每周两天晚上的课则由老伴负责接送。
“不光是体力上的辛苦,精神上也来不得半点松懈,感觉又回到以前带毕业班的状态了。”钱老师说,儿子媳妇给孙女制订了一个暑期计划表,既有学习进度,也有课外兴趣计划,甚至每天要看多少页课外书,背多少单词都有限定。老人每天戴着老花镜给孩子检查作业,同时按照进度表向儿子媳妇汇报。“媳妇说暑期结束前要犒劳我们一下,请我们和孙女一起去旅游。说实话,我们一点也不眼馋这个‘公费’旅游,就想喘口气恢复原来的生活。”钱老师半开玩笑地说。
老人辛苦费神 子女要多体谅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将孩子整个暑假托付给老人的情况并不少见。平时孩子上学老人在家还能安排一下自己的生活,可一放假,每天都让孩子“拴”得死死的。有的由于平时不在一起,生活习惯教育理念都不一样,弄得老人身心俱疲。
作为过来人,在事业单位工作的李女士给当子女的人提个醒。首先要明确照顾孩子主要是自己的责任,可以让老人帮衬应急,但不是吃喝拉撒全包干。另外,要尊重老人的智慧和经验,让他们觉得自己的付出是有价值的。在教育上发生意见不同时,尽量理性地说服避免争吵。她当时每到假期,都会给孩子找一个相应的暑托班,早上送去下班后接回,中午管饭,还能上一些相关的兴趣班课程。每周一节的钢琴课没有暑托班,李女士才让爷爷帮着接送。暑托班结束有两周的空当,孩子会被“寄存”到爷爷奶奶家,也是早上送去晚上接回,老人负责管一顿午饭。“可能时间不长,老人也很珍惜和孩子相处的时光,每次都超额完成任务。”李女士说,老人很认真地督促孩子完成作业外,还会带孩子去图书馆、公园等,有一年还教会孩子用单反相机拍照呢。
(王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