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警方周刊

守护蓝色水域的 “船老鬼”颜师傅

  讲述:颜春洪 水上公安分局黄埠墩派出所民警

  31年的水警生涯,我早已和这片水域融为一体。我把最美好的时光都奉献给了这片蓝,正是我们日日夜夜守护着太湖和京杭运河无锡段的安宁,来来往往的船民才能安心航行。

  暴风雨中 水面救援刻不容缓

  1988年,当时水上分局太湖派出所购进了一艘蓝盾号巡逻艇,因为我曾在江苏省航运技工学校学习机驾专业,有轮机证,所以组织将我调入了太湖派出所。当时派出所仅有1艘1号和1艘蓝盾号巡逻艇,艇上的设施也相对简陋。

  水警主要负责查处水上各类刑事、治安案件,对各类船舶及涉水单位实施治安管理。我主要负责太湖水域的巡查防范。那时,船艇上没有空调,冬天,我们要比其他警察多穿一件衣服,因为水面温度比平均气温要低上5摄氏度;夏天,水面湿度大,没多久便会大汗淋漓,太阳直射下的巡逻艇像炼丹炉一样,几分钟便会全身湿透。

  当时货船吨位小,遇有突发暴风雨,总会有船只遇险。上世纪90年代夏季一天下午,天色阴沉狂风暴雨席卷而来。当时我正在鼋头渚景区的三山码头执勤,刚准备躲雨,便有群众跑来报警称,在太湖中间有一条运输船在慢慢沉没,需要紧急救援。

  当时风雨大作,我和同事来不及考虑救援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我们只知道,这样的天气下,船只一旦沉没,船员们几乎没有生还的可能。我们立即驾驶蓝盾号巡逻艇驶向事发水域,湖面风急浪高,蓝色的浪花一个接着一个打在我们艇上,船艇颠簸得十分厉害,舵角仪显示倾斜已经达到10度,如果超过15度,船艇就可能侧翻。

  我们下意识将救生衣系得更紧,经过近10分钟的航行,我们来到失事船只附近,这是一艘货运船,由于过载加上未用油布封闭货舱,船只不堪重负渐渐下沉。10余名船员都已落水,在湖中挣扎,我们小心驾驶慢慢靠近,避免撞伤落水者。在倾盆大雨中,我和同事经过近半个小时的救援,16名船员均被成功救回。

  合格的“船老鬼” 习惯了柴油的味道

  1998年,我被调至水上分局治安警察大队,每天的工作便是在水面巡逻,对过往的船只进行检查。

  每次出船至少需要两个人,一人负责驾驶船艇,我们通常称呼为“船老大”,一人负责机舱管理,也称呼为“船老鬼”,要想和船民打好交道,这些水上的俗语是必须掌握的。我就是俗称中的“船老鬼”轮机长,为保证船艇随时处于适航状态,每天我都要进行检查保养,轮机舱内的空间狭小,只能低着头弯着腰检查船艇的油水管路,柴油机的噪声非常大,最简单的交流也得贴着耳朵大声喊,但我却已爱上了空气中混合着的机油、柴油的味道。

  2004年冬的一天下午,我和同事照常航行在运河内,当我们驶到石塘湾一带时,一艘运输船引起我的注意。该船和我们对向驶来,看到我们的巡逻艇后,似乎有意避开,而且还加快了速度。我预感船上一定有猫腻,立即掉头追上。

  我们登船后,船员神情紧张,面对我们的提问结结巴巴。简单了解情况,我们得知该船是负责给洛社某造纸厂运输煤炭的,刚刚卸完一船货正在返航的途中。我仔细对船舱进行检查,发现船舱底板下竟还堆放有数吨煤炭。明明已经卸完货,为何船上还有煤炭?在我们严厉询问下,船员如实交代,在卸货时偷偷藏下数吨煤。最终,船员因盗窃被拘留。

  源源的动力 来自对这片蓝色水域的热爱

  2012年,我调动到黄埠墩派出所工作,黄埠墩派出所辖区内有著名的“水上高速公路”——京杭大运河苏南段,每天船舶流量达1500余艘。

  当时,我们船艇的种类、数量和性能都有了大幅改善,派出所有3艘18米长的巡逻艇,艇上的各类设备十分齐全。

  凭借多年的工作经验,在识疑辩疑上我有了自己一套独特的方法,能够更精准地识别出问题船只。

  2012年5月15日下午,一艘改装的货船引起了我的注意。舱外的空调外机比普通货船上的要大上一倍,很明显,舱内是柜式空调,正常情况下,为了节省能源,货船上只会安装挂壁空调,而且该船的船舱在改装后明显要高出一截。面对这些可疑情况,我们立即将巡逻艇贴靠该船,预备登船检查。

  就在我们刚靠近时,船舱内突然奔出数十人,他们四散逃窜,但船正在运河航行,情急之下,有几人竟直接跳入河中。我当即让驾驶员停止航行,然后将跳河者一个个救上船。他们不再反抗,乖乖就擒。原来,这是一艘赌船,他们设计周密,每个码头会停靠10分钟,让赌客上下船。正当船舱内赌得兴起时,被我识破并查获。

  如今,船艇上都配备了高频对讲器,每一艘航行到无锡水域的船只都会自动调整到无锡频道,任何一名船员说话所有船只都能接收到。

  “华航机8818请减速,接受公安检查,水警108即将从右侧贴靠。”现在我只需通过对讲器,便能和来往船舶对话。一旦有的船只遇险或者发生纠纷,他们可以直接通过高频对讲器向我们报警,我们也能第一时间到达,避免警情的延误。

  我们所做的也许是枯燥琐碎的小事,但却事关着成千上万船民的切身利益,要问是什么支撑着我在水上工作几十年,那就是对这片蓝色的热爱。(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