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可爱的卡通动物形象上方刻着“党建引领 乡村振兴”(如图)、飘扬的“彩带”上印着“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近日,被称为“味稻小镇”的宜兴杨巷镇晒出了多幅“稻田画”,观赏区还未正式开放便引来了无数看客。据了解,这片位于邬泉村的300亩稻田地不但是一片高标准优质绿色示范基地,还是该镇为发展一二三产融合打造的新空间。
走进这片绿油油的稻田,近300米的“S”型玻璃长廊在田间向远处延伸,位于稻田中央的五层观景台正进行收尾工作,将于下月正式开放。站上观景平台,两边的“稻田画”尽收眼底。据该镇农服中心主任蒋庆荣介绍,稻田画主要是以绿色及紫色叶水稻种植于水田中,栽种时先在农田里用传统画线器,画出九宫格,依图样定出坐标,再牵线描出图样或字体轮廓,最后种上紫色秧苗,随着水稻生长,就会呈现出预先规划的图形或文字。
除了漂亮的稻田画,这块稻田本身也暗藏着“奥秘”,多项现代农业新技术暗藏其中。“稻田边上这草名为香更草,可用来吸引害虫,减少田间虫害。”农服中心工作人员舒蟒介绍。田头还安上了气象监测设备,工作人员通过数据分析便可采取相应措施。此外,这片稻田底下还铺上了“管子”,需要进行灌溉时,只需打开智慧农业云平台设备,便可完成操作。
“‘稻田画’是农旅结合的一个有效尝试。” 该镇副镇长王广军坦言。杨巷镇共有水稻种植面积3万多亩,2016年起该镇建成了稻米产业化联合体,通过一二三产融合,将1万多亩水稻种植、大米加工、产品营销融为一体,并通过二三产返利,成为了我省水稻绿色高质高效示范基地、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目前,杨巷镇10个村通过土地流转实际增溢面积948亩,村集体可获得土地流转收入近100万元。“但三产融合特别是第三产业方面还需打造‘升级版’。”王广军介绍,“农业依然是主体,而旅游将会是推动农业发展迈上新台阶的一大‘点缀’。”
据了解,目前,该镇已启动农业旅游规划,计划以农业龙头项目带动蔬果、渔业、稻米三大产业发展。如渔业方面与江苏水产研究院合作,建设渔业产业园,做大产业的同时,在其中设计旅游观光元素,由此带动农民就业,乡村振兴。(蒋梦蝶 图文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