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9版:财经周刊·锡商

“送法进厂”宜经常创新

  前不久,惠山区组织区、街道司法部门和律师事务所人士组成法律服务团队,为辖区部分重点民营企业开展“送法进厂”活动。与以往做法不同,此次主要是帮助企业查找经营管理方面的制度漏洞和薄弱环节,建立健全法律风险预警防范和矛盾化解机制,因而很受企业老板们欢迎。

  这几年,“送法进厂”已成为不少地方普法工作的“常规动作”。其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充分发挥律师专业特长和实践优势,一方面,宣讲好国家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有关法律法规,努力提高依法经营和管理水平;另一方面,将法律保护关口进一步前移,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法律服务和法治保障。

  随着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送法进厂”也必须不断创新方式方法,以更好地满足企业发展的新要求。这是因为国家对涉企政策法规常做调整,国外的相关法律法规对不少欲“走出去”的企业而言又较陌生,这就需要法律服务团队不断拓展法律服务内容,将过去为企业进行的“法律体检”升级为“法治体检”,为企业发展谋实招、鼓实劲。

  对于许多企业而言,当下所急需的已不光是了解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而是同样非常关注市场营商环境、国外关税壁垒等。所以,法律服务团队就要将帮助企业完善治理结构、“走出去”规避国外法律风险、解决知识产权纠纷等纳入服务内容,并努力帮助企业查找涉法方面存在的隐性问题,积极提出预防解决矛盾纠纷的意见和建议。

  事实上,自去年开始,我市不少镇(街道、园区)就组织法律服务团队,深入当地重点企业进行“一对一”法律服务,既及时了解企业生产经营和依法治理情况,又主动分析企业法律需求和风险点。尤其是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对症下药、量体裁衣,帮助不少企业解决了涉法方面的实际问题。

  实践证明,“送法进厂”唯有与时俱进变换方式、更新内容,才能为企业所乐见,并收到实实在在的效果。这当中体现的不仅是法律服务团队的初心和匠心,细致扎实的工作作风,更契合企业“胃口”,真正解决企业的求法之“渴”。

  (东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