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纵横

东南亚登革热疫情凶猛

城市化和大规模人口流动是推手

  8月13日,在菲律宾甲米地省一处登革热应急医疗站,一名母亲照顾自己患病的孩子。(新华社发)

  在东南亚地区,登革热疫情几乎年年有,但今年的来势格外凶猛:菲律宾、越南、马来西亚等国病例数大幅超过去年同期,且丝毫没有减缓迹象。对此,各国纷纷采取发布警报、积极灭蚊、加强防控等应对措施,力争打赢这场抗击登革热的硬仗。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登革热发病率近几十年在全球大幅度上升,其中美洲、东南亚和西太平洋区域受影响最为严重。促使登革热加速蔓延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城市化、人口和物资快速流动、适宜的气候条件以及缺乏受过专业训练的医护等领域的工作人员等。

  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患者有持续发热、剧烈头痛、肌肉痛、关节痛等症状,同时会伴有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和皮疹,严重病例会死亡。

  东南亚地区在进入雨季后,充沛降水为蚊子繁殖带来了有利条件。蚊子叮咬登革热病人或隐性感染者后,病毒就会在蚊子体内大量复制。而当蚊子叮咬其他人后,病毒就会被传播。

  英国《柳叶刀》杂志去年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受气候变化影响,自1990年以来,登革热病例数每10年就近乎成倍上升。另一项发表在英国《自然·微生物学》杂志上的研究则认为,城市化发展和大规模人口流动助推了登革热扩散。

  世卫组织官网资料显示,目前,对登革热没有特别治疗办法,及早发现和适宜的医护可将死亡率降到1%以下。

  做好防蚊措施,对预防登革热尤为重要。世卫组织建议说,睡觉时最好使用蚊帐,还应使用纱窗或关闭门窗防止蚊子进入室内。尽可能别让皮肤暴露在外,穿着浅色、长袖、稍显宽松的衣裤、较为紧密的衣物面料最为理想。这是因为蚊子更容易被蓝色、绿色、黑色等深色吸引,紧身且面料稀疏的衣物仍然让蚊子有可乘之机。

  世卫组织建议,可在皮肤或是穿着的衣物上使用驱蚊剂,驱蚊剂中应含有“避蚊胺”成分。

  (据新华社北京8月13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