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国发展探路,是中央对江苏的一贯要求。
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为江苏擘画了“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新蓝图,围绕高质量发展的一系列重要指示对江苏发展充满希冀、寄予厚望。
70年来,靠“吃改革饭,走开放路”实现率先发展的江苏,在解决问题中探索前行。站在新起点,江苏以先行者的担当和奋斗者的自觉,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努力在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
破除旧路径依赖
始终勇立“改革开放”潮头
每天清晨,在328米高的村办五星级酒店里,村民刷卡10元,就可享用定价68元的早餐——从喝稀饭到品咖啡,“天下第一村”早餐的变化,正是中国农民视野从田头跃至全球的缩影。以兴办乡镇企业、发展集体经济起步,华西村不断与时俱进,人均年收入40年增长了400多倍。
1978年,当安徽小岗村的18位农民在土地承包责任书上按下红手印时,下转第4版>>>
潮头扬帆逐浪行
上接第1版>>>数百公里之外的苏南大地,一批率先觉醒的农民以过人的勇气和魄力,闯出了一条农村工业化的崭新道路。从苏锡常起步,乡镇企业如雨后春笋,一批“明星村”声名鹊起,“苏南模式”由此肇始。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敢闯敢干,以首吃“螃蟹”的精神实现了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外向型经济的突飞猛进和创新型经济的蓬勃发展,以“江苏担当”推进“江苏探索”,以“江苏智慧”贡献“江苏作为”。
思想上率先破冰,行动上才能突围。1978年,南京大学哲学系教师胡福明作为主要作者撰写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发表,在全国掀起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立足新时代,江苏在新一轮解放思想大讨论中,对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着力破除长期发展中形成的与新思想不符合的思维定式和路径依赖。
进一个门,办多件事,不见面也能办成事。“从签约到开工,只用了短短4个多月,‘江阴速度’令人赞叹!”在江阴,总投资200亿元的产业基地快速推进,联动天翼新能源董事长阎紫电连连感慨。
如今,“不见面审批”已成为江苏优化营商环境的“金字招牌”。全省90%以上的审批服务事项能够在网上办理,极大提升了经济发展“软实力”。
从全面构建便捷高效的政务服务体系,到沉底到边的基层治理体系,作为江苏首个县级“集成改革”试点,江阴的改革涉及38个分领域、153个方面、356个事项,已吸引全国各地超500批次、6000余人前来考察学习。
江苏省委负责人表示,如果说以前的改革开放是困惑中的探索,那么新时代的改革开放则是坚定的前行,方向路径都非常清晰。江苏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创造性地开展工作,通过新一轮改革开放把江苏发展带入新境界。
(小标题)践行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
夏日的午后,泰康浜河水清澈,两岸绿树成荫,这条连通太湖的小河,从多年前的黑臭河,蜕变成了景观河。“截污清淤、生态修复,‘母亲河’又回来了!”泰康浜河长张晓敏说。
江苏六分之一面积为水域,伴水而生、因水而兴,却在2007年遭遇了太湖水危机——蓝藻堆积、湖水恶臭、水厂关停。10多年来,江苏投入治太资金过千亿元,还创新实施了“河长制”。
绿色引领需要创新开路。“既要顶天,又要立地。这是国家实验室最重要的考核标准,也是自我要求。”在南京,中国工程院院士、网络通信与安全紫金山实验室主任刘韵洁说,这里正聚焦通信与网络、生命科学、新材料三大领域,建设国际一流的研发机构和国家级创新基地。
江苏以实体经济见长,产业规模多年稳居全国前列,13个设区市悉数跻身全国百强。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苏地区生产总值连跨三个万亿元级台阶,已逾9万亿元,产业结构实现“三二一”的历史性转变,转型升级蹄疾步稳。
首个创新型省份试点省、首个以城市群为基本单位的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18家国家级高新区居全国首位、1.8万余家高新企业……为全国创新发展探路,江苏砥砺前行。
江苏省政府负责人表示,对标新发展理念,江苏正全面检视过去的思维惯性,抢抓“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等重大机遇,奋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
(小标题)不忘初心与使命,率先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舞蹈房里,孩子们欢快地学习舞蹈;颐养中心内,老人们聚着喝茶、下棋……在宿迁市新型农民社区新城名苑,亲子阅览室、儿童乐园、党群活动中心等现代化设施一应俱全,周边15个村居的2400余户村民组成一个“大家庭”,幸福感触手可及。
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胜利在望。“小康先行者”江苏没有麻痹大意、盲目乐观,而是瞄准农村、苏北、低收入人口等重点难点,补短板、强弱项,打基础、谋长远,奋力书写“不含水分、得到群众普遍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江苏答卷。
以苏北农村住房条件改善这个“牛鼻子”工程为抓手,江苏下大力气增强农村医疗、教育等薄弱环节,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让农民群众过上与时代同步的现代城镇生活。
省定贫困线从4000元提升到6000元,农村低保最低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430元;建成城镇社区15分钟医疗、文化、健身、养老等服务圈……江苏的“民生红包”越来越大,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
钩沉地域文明,打造以文化人载体。南京的中国科举博物馆、淮安的中国漕运博物馆……遍布江苏的约300家博物馆,近年参观人数持续位居全国前列。
对标新的历史方位,江苏努力构筑思想文化引领、道德风尚建设、文艺精品创作“三个高地”,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文化力量。
教育发达、文化昌盛的江苏,两院院士、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数量均在全国居首。昆山精神、华西精神、“四千四万”精神、“开山岛”精神……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一代代奋斗者的价值追求,涵养出特有的“江苏气质”。
牢记历史使命,创新探路不止。
今年五月,江苏率先在南京市江宁区、昆山市、江阴市等五地开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试点,不断开拓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江苏实践的新境界。
新华社记者 刘亢、凌军辉、陈刚
(据新华社南京8月16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