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库全书》被称为“千古巨制”,具有极高的历史、文物和学术研究价值,在世界文化宝库中占有重要地位。兰州九州台文溯阁《四库全书》系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抄成正本。《读者》杂志,1981年创刊,获第四届中国期刊第一品牌和世界华文第一期刊的荣誉,被誉为“中国人的心灵读本”。
▲《丝路花雨》是甘肃敦煌艺术剧院于1978年创作的一部以敦煌为题材的大型舞剧,被誉为“中国民族舞剧的典范”“东方天鹅湖”。舞剧《大梦敦煌》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中国舞蹈“荷花奖”、文化部“中华奖”、“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等多项荣誉。
▲玫瑰,是兰州市市花,“苦水玫瑰”品牌闻名遐迩,所在的苦水镇被认定为第二批全国特色小镇,是中国最大的玫瑰种植基地,玫瑰产量居全国第一,获国家“原产地标记注册证”。
▲兰州牛肉面,又称“牛大碗”,是兰州知名特色饮食,2016年获评“中华第一面”。这碗热气升腾、清香扑面的面,回荡着西北黄土高原的淳朴,黄河穿越而过的热情,还有那陇原土地上秦腔的高亢。
▲黄河母亲雕像,象征着哺育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屈不挠的黄河母亲,以及快乐幸福、茁壮成长的华夏子孙。由甘肃著名雕塑家何鄂创作,获全国首个城市雕塑方案优秀奖。
▲黄河水车,为自动提水灌溉农田的水利设施,明嘉靖年间进士段续所造,至今有近500年历史。兰州于1993年建有水车博览园,是国内水车遗迹最多和保存最完整的城市,被誉为“水车之都”。
▲中山铁桥,建于1907年,是兰州历史最悠久的桥梁,也是5464公里黄河上最早的一座真正意义的桥梁,素有“天下黄河第一桥”之称。1942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改名为“中山桥”。
▲黄河,流经兰州市域150.7公里,使兰州成为黄河唯一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不仅赋予了兰州“河汇百流、九曲不回、创新创业、和谐共进”的城市精神,也为兰州带来了全国最长的市内滨河公园和最大的城市带状公园黄河风情线,赋予了兰州“黄河之都”的美誉。
7月25日至27日,“主流媒体助力‘一带一路’建设主旨演讲暨全国党报党媒社长总编兰州行”大型采访活动在兰州举行。此次活动由中国报协党报分会会长单位、无锡日报报业集团与中共兰州市委宣传部、兰州市文明办、兰州日报社承办,兰州大学、城市党报研究杂志社、天庆博物馆、兰州黄河风情线大景区管委会协办。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的近百名报社社长总编、编辑记者听取了兰州大学一带一路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朱永彪教授所作了《一带一路:前景与背景》的主旨演讲,采访了兰州大学、兰州新区、中科院兰州分院、航天510所、佛慈制药、四库全书博物馆、金城关文化园等地,唱响党报党媒主流声音,讲好“一带一路”故事。
兰州,是一颗镶嵌在青藏、内蒙古、黄土三大高原交会处的璀璨明珠,被横贯东西的黄河之水一分为二,形成了两山一河的独特地貌。兰州文化底蕴深厚,丝路文化、黄河文化、伏羲文化、宗教文化在这里相融相合、兼收并蓄。兰州也是历史上“茶马互市”的著名商埠重镇,有着两千多年的商贸史。
近年来,兰州市坚持以建设现代化中心城市为目标,不断培育引进先进发展理念,全面加强务实合作,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推动城市产业升级,增强城市承载能力,激发城市发展活力,提升城市品位形象,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且看兰州一张张靓丽的城市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