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望惠山躬身拜,一路跪拜一路来。十年惠山夜梦寐,而今归来泪满腮……”这几天,无锡市锡剧院的排练厅内不时传出吴侬软语的唱腔,演员们聚精会神听导演说戏,边唱边演挥汗如雨。随着8月初大型原创锡剧《惠山泥人》正式开排,这样的场景每天上演。“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是我们对这部剧的追求。”主创们表示,会举全院之力打造一台有筋骨、有温度、接地气,充满无锡风格、传承地方文脉、呼应时代的佳作,力争实现无锡原创剧目的新突破。
一个题材惦记了十年
一个是无锡传统工艺美术品,反映了无锡地域历史文化的传承与积淀,代表着我国民间泥塑艺术的至高水平;一个同样起源于无锡,曲调优雅抒情,生活气息浓郁,是江南戏曲艺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惠山泥人”与“锡剧”同为无锡地方文化的杰出代表和闪亮名片,并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当这两大“最无锡”的文化元素在舞台上首度结合,必将呈现出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精髓。
国家艺术基金2019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大型原创锡剧《惠山泥人》就是要成为这样一部充满“无锡味儿”的舞台精品。
“其实这个题材十年前就提出来了。”中国戏曲导演学会名誉会长、著名导演黄在敏挂帅《惠山泥人》总导演,这是他继锡剧《江南雨》后与市锡剧院的再度合作。他说,“惠山泥人”的选题有眼光,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深厚的人文色彩和艺术前景。也正因为这样,搬上舞台存在一定难度,如果不能完满地呈现,最好不要轻易去触碰。
“剧院历经十年不曾放弃创排这一优秀的本土题材,如今终于开排,是开始也是接力。”黄在敏的高足、国家一级导演李杰担任该剧导演。他说,剧本创作阶段,一众主创多次来锡采风,参观泥人博物馆和泥人厂,与泥人大师面对面,还踏访惠山古镇、锡惠公园、清名桥、大运河等无锡名胜,体会江南水乡风土人情,为剧本的创作与提升积累了丰富的素材。
演的是泥人更是生命
惠山泥人搬上锡剧舞台,立意是什么?表现什么?一直是困扰主创团队的问题。“捏的是泥人,赋予的是生命,要体现无锡的灵秀之气、民俗民情和无锡人善良开朗的性格。”达成这一共识后,艺术创作一下子豁然开朗。
黄在敏认为,泥人全国各地都有,也均与当地文化和人文性格紧密相连。惠山泥人的独特性除了工艺层面,背后还有独具特色的人文情怀和时代色彩,更与无锡人、江南人的灵魂相通、性格相近。“你看,大阿福一脸微笑,始终用善良、开阔的心态看待一切,对未来充满希望,这正是开放、包容、创新的无锡精神。”黄在敏说,能把这一点呈现出来,就等于成功了一半。
“虽然这是一出民国戏,但表现的是现实主义风格,面对的是现代人的思想。”李杰表示,《惠山泥人》既要进入到历史层面,又要回到现代层面,完成与观众的交流。他透露,一开始这部锡剧的名称定为“无锡泥人”,后来团队再三斟酌,还是决定用“惠山泥人”这一成熟的文化品牌,填补了锡剧艺术创作的空白。
艺术呈现上,《惠山泥人》并不是生活形态的照搬,“它扎根民间,是属于老百姓的,因而要有浓郁的市井气”。为此,主创们提出来一系列处理手法:演员表演上,要展现出人物的生活气息;唱腔上更接近于原生态,也就是说音乐更富有传统锡剧的味道;舞美、灯光则要将泥人的形态、色彩极致化体现出来。
老中青三代薪火相传
《惠山泥人》一举入选2019年度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获得戏剧类最高资助额度,这是无锡市锡剧院至今首台入选国家层面“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的剧目。为此,剧院既邀请全国一流主创加盟,也充分启用本院资源,推出最强演出阵容。
除了黄在敏和李杰两位导演,编剧是剧作家老颜和省内著名剧作家杨蓉,担任唱腔设计的是著名锡剧作曲家梅瑞坤,著名音乐家汝金山担任作曲、配器,舞美设计由国家一级舞美设计师黄永碤担任,灯光设计是国家一级灯光设计师邢辛,国家一级服装、化妆设计师蓝玲担任服装化妆设计。
演员阵容上,“梅花奖”得主、“梅派”传人黄静慧饰演主角吴巧珍,锡剧“麒派”老生、上海戏剧白玉兰奖获得者潘华饰演吴淞山,国家二级演员、“彬彬腔”第三代嫡传王子瑜饰演王天成,著名锡剧表演艺术家汪韵芝高足董旭红饰演阿莲婶,国家二级演员、中国戏曲红梅金花“十佳”称号获得者冯佼饰演吴冬生,优秀青年演员朱奕文饰演王阿兴。
此外,剧院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展示老中青三代艺术传承,采取多组阵容。B组中,蔡瑜、邵新峰、姜雪峰、朱晓琳、惠海峰、钱栋涛等分别上台亮相,“95后”演员黄云茜、屈晔哲、刘志浩、唐超杰也跟随名家学习塑造主要角色。
据悉,《惠山泥人》9月份将在市人民大会堂正式首演,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隆重献礼。10月起陆续在江苏及全国各地演出,将锡剧艺术传播到更多更远的地方。(陈菁菁/文 宗晓东/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