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磊
最近动画片《哪吒之魔童降世》(以下简称《哪吒》)很火。自7月26日上映以来,票房大卖,成为国产动画电影票房的新晋冠军。作为首部在中国IMAX影院上映的国产动画电影,《哪吒》颠覆了经典形象,为观众奉上了暑期档的视觉盛宴。
乍一听电影的名字,相信很多人都觉得这部影片无非是旧瓶装新酒,换汤不换药。可以说这是一部开始并不被看好的动画电影。那么《哪吒》何以“叫好又叫座”?有人认为,是它采用“饥渴营销”式的点映方式,配合微博大V的宣传造势,宣传到位。也有人把它归因为话题营造巧妙,如通过CP话题引发圈层传播,通过IP联动打造热门话题,利用明星参与互动为电影造势。种种看法不无道理,但这都是《哪吒》得以成功的外在原因。
为什么《哪吒》能在竞争激烈的电影市场挣足眼球,燃爆影院?可能靠的还是质量和口碑。无论从豆瓣评分、票房成绩,还是从其画面、内容上看,《哪吒》无疑是国漫的又一扛鼎之作。纵观整个电影,剧本成熟、设计大胆、特效精良、画面精美……很多地方都可圈可点,“叫好又叫座”实为必然。
首先,植根经典的文化创意是其创作成功的根基。新《哪吒》“魔改”了《哪吒闹海》《哪吒传奇》的经典IP,借助中国风的配色、宏大绚丽的场景,以比较现代性、娱乐性的影像呈现方式,用妇孺皆知的神话故事演绎出传统和现代融合的深刻内涵。电影不仅穿插了儒、佛、道家文化流派,还处处彰显了中国文化元素,就连两个小小的守卫,也以商代青铜器为原型。文化创意无处不在。
其次,电影质量是其获得良好口碑的关键。创作团队摒弃浮躁,精雕细琢,2年打磨剧本、3年制作,60多家专业团队、1600多人参与制作,从5000多个镜头中挑选出2000个全片镜头,仅“江山社稷图中4个人抢笔”的草图就做了2个月,总场景共耗时4个月等。创作过程充满艰辛,但创作团队倾注匠心。《哪吒》故事的精彩之处就在于,它突破了传统国漫低幼化的“框设”,让形象立体且独特,在情感表达以及心理变化的描述上更加细腻。哪吒和敖丙非绝对正邪对立,太乙真人和李靖夫妇有血有肉,各显温情……情感流露流畅自然,人物形象饱满鲜活。整个电影没有东拼西凑的浮躁痕迹,没有糊弄观众的拖沓情节,没有粗制滥造的混沌画面。
此外,激起观众的情感共鸣是情绪诱因。故事开始便让主角处于弱势的抗争与奋力的逆袭状态,打破观众一般的心理预期,吊足了观众胃口。叙事推进中贯穿着“不信命信己”“善恶在己”“人定胜天”等理念,相比波澜不惊、中规中矩的老套剧情,“打破成见、逆天改命”往往更能触发观众的热血与激情。整个故事不煽情,却处处动情,不恶搞,却处处带有几分喜感。更重要的是,故事展现着浓浓的人间温情,既抓住了普通观众情感迸发的节点,又激起了普通人奋发努力的雄心。
总的来看,这部动画电影想象力丰富,画风大胆、细节饱满,节奏快慢有序,嬉笑段子戏谑而不失动情。虽然与《寻梦环游记》《驯龙高手》等电影相比,《哪吒》还有一定差距,但它绝对刷新了国产动画的制作水准。中国动画电影走上坡路的趋势毋庸置疑。期待国产动画电影更精彩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