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无锡观察

一银行催收助学贷款,141名学生姓名、高校和住址被公开

网友:该还钱,不该公开个人信息

  日前,萍乡农商银行在其微信公众号上发布一则通知,附带一份“截至2018年12月21日助学贷款逾期未还学生名单”,公布了141名大学毕业生的姓名、学校、逾期金额、住址等,逾期金额最低3.47元,最多11890.96元。这份名单一经曝光,就引发网友热议,话题“银行催收助学款公开学生信息”还登上了微博热搜,截至发稿已有2.6亿的阅读量。网友们吵翻了,有人认为这侵犯了个人隐私,银行工作人员称实在联系不上这些学生,否则不会用这种方式。

  有网友认为欠债还钱天经地义,公示没问题:“自己不还钱还不允许人家催吗?”“上学困难银行帮你,不知感恩还拖欠?”“都毕业了,还不去还款!欠钱还钱天经地义,躲着不还的话,公开也是应该。”“助学贷款在校期间是无息贷款,该还还,没毛病。工作后虽然计算利息,利息也很低,基本都能还上。”

  也有网友认为,该还钱,但个人信息不该这样公开:“为什么要公开而不是走法律程序?”“我觉得该还的还是得还,但是公开别人隐私就是侵犯别人隐私权,你可以通过法律手段来解决还款的问题,但擅自公开个人信息就是不对。”“提醒了也不能公开,银行可以去法院起诉,公开就不对了吧!”“虽然我也痛恨老赖,但是银行没有权利这样做的……”“银行催收无果,可以走司法程序起诉违约的学生,公布学生信息我觉得不太妥当。”

  其中有一位欠款3.47元的备受关注:“3.47元的可能是无意欠下来的吧?”“我觉得应该是某一期延迟了时间产生的利息,这三块多不至于不还呀,估计本人都不知道。”“听说扣款有利息啊什么杂七杂八的,也不知道哪有问题。学长学姐提醒说多交十几块钱备着,有备无患。”“曾经信用卡欠了3元进征信,后来给银行说说也取消了,做好补救工作也没啥事。”

  有网友觉得,钱不管多少,欠了就是要还的:“规则是针对所有人的,借款人忘记是借款人自己行为导致的,而不能因为你错了,我就要理解你的错,这样的逻辑要不得!”“我认为公布没问题,就是有这方面原因!这些人确实联系不到,有些人是故意,但也有很多人像这种3.47元的是不知道或者忘记了。但是银行系统不会管金额大小,不还就会影响征信系统!”“一分钱也是逾期,不懂法的小朋友们。”

  根据梨视频报道,有贷款当事人表示,当时是自己父亲办的手续,“然后我按的手印,我没有细看那些条款,只知道要8年内还完,所以我就没有急着去还。后来因为太久了,贷款合同丢了,上大学时手机号码也换了,你就算联系不到我,我的父母手机号都没有换,你可以联系我父母,但是银行也没有。我欠的钱也不是很多,我从来没想过要赖账,就不知道为什么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

  萍乡农商银行的工作人员称,学生在借款的时候签订了合同,现在处于失联状态,他们就只有借助媒体和网络的力量去寻找这些学生。“这个不是侵犯不侵犯隐私的问题,参加工作了如果你没交利息,或者你的助学贷款已经到期了却没还,我们就会找贷款人,要不然的话你自己的征信也会有问题。从银行的角度来说,我们没有起诉学生就已经很不错了。”

  北京德和衡(南昌)律师事务所副主任詹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学生没有还贷款,完全可以通过正当的法律途径去解决,但是银行不能向社会直接公开学生信息。

  (马由)

  网友热议

  @杜子Michelle_To: 银行工作的路过。真的有客户会欠十几块不还零头的,自以为低于10元的不用还,然后因为系统识别没有还月结单、全款被收了利息,打电话去客服投诉……而且不是一个人,有不少的人会这样以为。还曾有一个欠几分钱不还,我叫他还0.1元,他说这样不就亏了几分钱给你们银行了?也是服气得不行。

  @皇家禁卫骑士猫:公开名字虽然有点难堪,总比起诉上征信强,那才是毁人。我自己有6张信用卡,从来都没有逾期过,诚信从自己做起。

  @te_amohy:对,大学生也是成年人,长久不还款和失信人士没区别,没有学生一说。

  @Leo4AF-17:国开行的助学贷款合同上白纸黑字写着“违约不还钱者,银行有权不告知贷款人并公开其信息”这种条款的。既然借了钱,签合同就要看清楚啊,欠钱不还有理?

  @招财葫芦-:提醒了也不能公开,银行可以去法院起诉,公开就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