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社区新闻

用坚持绽放精彩 以舞步抒写华章

——记荣巷街道秧歌队

  在7月结束的2019年“舞动江苏”无锡市广场舞大联赛赛场上,荣巷街道秧歌队以专业的舞姿、精湛的表演力压群芳,获得了优胜奖。

  成立于2016年的荣巷街道秧歌队,30名队员都是平均年龄在60岁左右的老阿姨。近年来,她们代表街道、滨湖区、无锡市乃至江苏省参加各类比赛,每年都有十余场,曾荣获全国健身秧歌项目A组自选套路一等奖、全国广场舞大赛张家港站一等奖、江苏省健身秧歌及健身腰鼓大赛一等奖等国家级荣誉2次、省级荣誉9次,市区级荣誉更是不计其数。这些荣誉和奖杯的背后,是全体秧歌队员付出的心血与汗水。“一年365天,不论严寒酷暑,不管刮风下雨,我们几乎天天都在练习,有重要比赛和演出任务时,一天甚至要排练七八个小时。”秧歌队队长栾淑欣说。

  说到队长栾淑欣,队员们纷纷竖起大拇指,并称她是:“秧歌队的主心骨,有她在,排练比赛再辛苦也能坚持下来”。栾淑欣一心扑在秧歌队上,从安排练习到编排舞蹈,再到采购服装,事无巨细。三年来她从未和家人一起出去度假旅游,去年丈夫生病住院,她也只能请护工帮忙照顾,没法日夜陪在床头。今年哥哥突然过世,正遇上秧歌队比赛,她咬咬牙,也没回老家奔丧。别的老人到她这个年纪,都在家享受天伦之乐。大家都问她,为什么一把年纪还要“自找苦吃”?栾淑欣的回答却异常朴实:“我看到我的队员们就特别开心,能和大家一起跳舞,我感到很幸福。”

  正是因为栾淑欣的坚持,队员们也纷纷以她为榜样,克服各种困难,不畏艰苦,勤奋练习。每一支舞蹈都反复抠细节,每一个动作一遍又一遍地练,直到每个人的动作都能娴熟优美,甚至每个人身体倾斜的角度,手摆放的位置都能整齐划一。

  秧歌队的队员们都是荣巷街道的居民,并不是专业出身,对舞蹈的热爱让她们走到了一起。但开始她们并没料到,有一天会走上全国性比赛的舞台。回忆起第一次参赛的经历,为队员们第一次踏上专业的赛场,场地之大让大家都有点懵,不知道该如何站位。看到别的团队专业的演出,更是让大家感觉到了差距。回来后,秧歌队便提出了更加严格的标准和要求,加倍刻苦练习。就如栾队长所说:“除了热爱,更有一份责任。我们走出去代表的是家乡的形象,我们要为家乡增光!”现如今,荣巷街道秧歌队已是小有名气,除了秧歌舞和广场舞,还拓展了牵引操和健身球项目,栾队长也成为了无锡市广场舞协会理事、滨湖区健身球专项委员会负责人。凭着热爱、坚持和拼搏,这个一开始仅仅是自娱自乐的业余团队,逐步成长为一支有着专业素养的优秀健身队伍。

  除了比赛,秧歌队还会参加公益活动,去敬老院慰问演出成为了团队惯例。“秧歌队能够发展和成长,少不了政府与社会的支持,所以想更多地回馈社会。”如今,无论社区、街道、公园、广场还是舞台,都活跃着荣巷街道秧歌队的身影,七一晚会、百姓大舞台、运动会开幕式、老年人特色项目展示……她们用精彩的演出给观众带来视觉盛宴;清晨的公园内、傍晚的广场上,他们通过公益教学,让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广场舞的行列。栾队长更是成为了市广场舞协会公益教学指导员,带领着秧歌队活跃在推广全民健身的第一线,用热情与汗水浇灌着群众文化事业开出芬芳之花,用优美的舞姿和积极向上的精神向更多的人展示着夕阳红的精彩。(黄芳 熊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