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要闻

“慢下来”有助“快起来”

——城市精细化管理“短板”怎么补④

  江阴绿道这几天在抖音短视频上圈了众多粉丝,网友们夸赞说空中绿道犹如“翡翠珠链”串起了江阴市民的生态宜居生活。城市在快速发展,行车堵、停车难成为共性问题,包括绿道、自行车道在内的慢行系统建设是缓解城市拥堵的优先选项,如何把慢行系统这块“短板”补好也是摆在无锡城市管理者面前的一道考题。

  对每个交通参与者而言,拥有的路权是平等的。但在传统的城市规划建设框架里,道路通行权主要是被分配给机动车,对非机动车、行人的路权分配偏少,使得私家车数量激增,形成路修得越宽、车越多、路越堵的恶性循环。而理想的路权分配模式,应该是保证非机动车道、人行道的足够占比,实行机非分离、人车分流,减少机动车道流量、提高通行效率。

  在慢行系统建设上,现在国内不少城市都更新了理念、加大了力度,厦门用空中步道连接商业区、居民区和公园,北京为方便回龙观地区上班族出行建设了自行车专用路,成都也建设了封闭式自行车“高速路”。从这些城市的实践来看,慢行系统的优化完善不仅实现了地面交通的有效分流,让居民能安全便捷地出行、健身,慢行系统本身也成为了城市新的风景线,提升了城市形象。

  近日,市委主要领导在检查无锡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时指出,要提升交通问题治理成效,统筹发展道路交通、公共交通、慢行交通。无锡人多、地少,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在交通规划发展上应避免走超大城市发展的老路,利用好自身的山水资源禀赋,沿山傍水(江、湖、河)建设慢行系统,打造便捷高效的慢行交通和彰显城市独特个性的风景廊道,引导市民绿色出行,提高道路交通通行效率。比如在太湖新城新城区,可借助共享单车公司的用户骑行数据,试点推出连接大型公共交通站点和商务区、居民区的自行车专用道,助力新城打造生态环保示范区。(石洪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