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暑期结束,携娃出游的家庭已陆续回到家中,但暑期旅游遭遇的种种窘境却依然记忆犹新。学生放假带动家庭出行,致使部分热点景区纷纷“爆棚”,酒店涨价入住难,飞机高铁一票难求,扎堆休假让“休闲游”变“受累游”,假期“恶补式旅游”如何解?
今年暑期,景区爆满的新闻占据不少媒体头条。游人爆满,梵净山景区连续9天门票售罄;丽江玉龙雪山连续几天达到最大承载量,景区为此发布公告采取限流措施;在7月31日之前,八达岭长城景区已接待游人超223万人次,发布红色预警4次……文旅部门工作人员表示,景区的承载量是有限的,暴增的游客给景区管理带来极大挑战。
眼下,随着暑期结束,许多景区的“红火期”逐渐降温,有的城市和景区甚至在短短几天内,酒店房价从暑期的上千元跌至两三百元,住客也变得寥寥无几。
明知景区“人山人海”,为何依旧“偏向虎山行”?万千拥挤和所有疲惫,都是因为孩子。记者在几个热点景区观察后发现,携学生出游的家庭和高校学生,是寒暑假期出行的主体。
孩子平时要上课,舍掉五一、十一可携子同游的公共假期外,家长能够带着孩子“放风”的时间,就只剩下炎热的暑假和寒冷的寒假了。
兰州文理学院教授高亚芳认为,旅游热潮基本与孩子们的寒暑假重叠,只要孩子们有空闲旅游,家长们就会想方设法把自己宝贵的年休假拿出来。
因此,请年假带娃出游成了不少家长在假期的必做之事。扎堆请年假,批还是不批?让不少单位企业陷入“两头难”的境地。一些单位和企业负责人表示,一方面,对于部分特殊行业,暑期是最忙碌的时段,工作任务繁重;另一方面,职工确实有休年假的现实需求,这种矛盾很难平衡。
西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院长把多勋分析认为,若针对中小学假期实现动态调整,不仅能一定程度为景区降温,还能延长旅游资源的“适游期”。
“可以考虑从暑寒假中掐头去尾各拿5天,分别设立春假和秋假。”兰州市第十四中学校长姚富荣说,“寒暑假设立的初衷不是为了旅游出行,而是避开炎热和严寒的天气,让学生有个放松调节的时间。如果设立春秋假,对于中小学师生而言,并不会大幅度增减假日天数,还可适当规避寒暑假这样并不十分适宜出游的时节,家长可自行选择春假或秋假带孩子出游。”(据新华社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