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警方周刊

“精准式”防范宣传 保障群众财产安全

今年以来追回通讯网络诈骗赃款1200余万元

  拦截止付

  防范宣传

  近年来,互联网及移动支付技术的迅猛发展,大大便利了人们的生活,但是也导致通讯网络诈骗案件的高发。9月19日,市公安局召开打击防范通讯网络诈骗违法犯罪新闻发布会,通报今年以来全市通讯网络诈骗违法犯罪打击防范数据,全面启动开展新一轮“精准式”通讯网络诈骗集中防范宣传行动,确保有效遏制通讯网络诈骗警情多发态势,更好地保障群众财产安全。

  据统计,今年1至8月,全市通讯网络诈骗案件与去年基本持平,损失金额近2亿元,案均损失2.5万元,占全市全部侵财类犯罪案件的三分之一, 已成为严重影响当前居民家庭财产安全和社会经济秩序的主要违法犯罪类型。其中,贷款类诈骗、冒充公检法类诈骗、盗用QQ或微信冒充老板诈骗财务人员、兼职刷单类诈骗、微信交友(博彩、投资)诈骗和冒充客服购物退款等六类诈骗手法最为多发。此外,今年以来,网络博彩(赌博)诈骗、以缴纳培训费为名诈骗学生家长等警情同比增幅突出,网络迷信诈骗、网红推广、快件微信理赔等诈骗“新手法”层出不穷。

  目前,全市通讯网络诈骗案件,主要有以下特点:犯罪载体扩大化。通讯网络诈骗案件所涉的资金账户,不仅有国有银行、地方性商业银行,还扩大到第三方支付公司等上百家支付结算金融部门,令查询的难度越来越大。与此同时,犯罪嫌疑人所使用的通讯账户也由原来的移动、联通、电信三大通讯公司,逐步发展到腾讯、阿里等数十个社交网络平台,令防控的难度也进一步加大。诈骗手法多样化。犯罪分子通过编造各种虚假事实,迎合一些人趋财求利等心理特点实施诈骗,从最初发布“中奖”“消费”等虚假信息到“猜猜我是谁”,冒充熟人、冒充军人、消防采购物资、冒充公检法、冒充“高富帅”“白富美”交友、“网上购买充值卡退款”等,诈骗手法不断翻新,隐蔽性、迷惑性极强,群众极易上当受骗。受害群体低龄化。与一般诈骗案件不同,通讯网络诈骗案件的受害群体以涉世不深的青少年居多,该类人群自我防范意识较弱,经常沉溺在互联网世界中,是犯罪分子猎取的首选目标。

  面对通讯网络诈骗违法犯罪多发的态势,全市各级公安机关通过升级技术手段、加大打击力度、强化防范宣传等措施,持续开展通讯网络诈骗违法犯罪打击防范工作。市反通讯网络诈骗中心作为全市打击治理通讯网络诈骗案件的主力军,牵头全市公安各部门开展工作,通过接警止付、反制拦截、合成打击、宣传防范四大环节,今年1至8月,全市共止付金额6亿余元,冻结涉案资金3.8亿余元,通过办理资金返还,直接为市民返还被骗资金600余万元;通过人工干预劝防,为市民避免损失633万余元。

  在开展接警止付的同时,市公安局也加大了对案件的打击治理力度。各级公安机关多措并举、通力合作,今年1至8月,先后赴广东、云南、安徽、广西、湖南等十余个省,辗转数十万公里,捣毁通讯网络诈骗犯罪团伙65个,抓获通讯网络诈骗犯罪嫌疑人1500余人,破案近600起,通过破案为受害人追回1200万余元,破案、抓获人数两项指标均位列省内前列。

  六类典型通讯网络诈骗案件

  防范提示

  1、贷款类诈骗

  2019年9月,我市反诈中心在侦办一起网络贷款诈骗案件系列案件中,发现不法分子通过购买公民个人信息,将潜在贷款对象作为侵害目标,以电话营销贷款和提升各网络贷款平台贷款额度为幌子,收取手续费后拉黑受害人。

  该类案件诈骗分子瞄准的是那些急需用钱又对信用卡使用缺乏了解的人,精心杜撰剧本,受害人很容易上钩。

  目前,有不少银行把信用卡业务外包给其他公司,所以一些公司提供贷款服务、办理信用卡并不奇怪,关键在于如何分辨真伪。申请办理任何可透支的金融类卡时,发卡金融单位都会进行严格的审查,并核定金融类卡的消费额度。绝对不会是所谓的“工作人员”承诺您多少就是多少。整个申请过程都是免费的,即使涉及交费,也会让你到单位或银行办理,并给予相关收据、收条。切莫被所谓的“高额”“低息”或“无息”诱惑。

  2、冒充公检法类诈骗

  2019年9月5日,我市一单位财务出纳吴某被不法分子电话冒充公检法机关工作人员,以其身份信息被冒用涉嫌“洗钱”犯罪为由诈骗资金500万余元。

  在这类骗局中,骗子能让受害人深信不疑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能准确说出受害人的姓名、身份证号、手机号,甚至银行卡号,而这些公民个人信息都是诈骗团伙购买所得。

  现在的诈骗“黑科技”不断升级换代,诈骗分子不仅在电话中冒充公检法人员,还诱使受害人安装以假乱真的“公安系统”APP。这类APP打着“公安部”的旗号,完全由受害人自行操作,看似公正、公开,更具迷惑性。

  3、盗用QQ、微信冒充老板诈骗财务人员

  2019年6月9日,我市新吴某厂企财会人员赵女士突然收到微信信息,一个和老板一模一样的微信好友添加请求。赵女士没多想就加了,印象中老板是有第二个微信的,所以她并未怀疑,而且这个“老板”刚添加完好友,就用一种相当熟悉的口吻和命令式的语气向她下达工作指令。赵女士所在厂企规模并不大,所以老板时不时也会亲自过问账目,从当时的聊天记录来看,在拿到公司流水单的5分钟后,对方就发来一个截图,要求汇款33万元到一个账号,并流畅回答了赵女士的一系列问题。但是到了中午,真假老板同时联系赵女士。真老板吩咐她一件事,假老板又跟她在微信中说另一件事。赵女士把事情原委向真老板和盘托出,才发现被骗,但是已经太迟了,对方账户的钱款已经转走。

  对这类手法的诈骗要注意,一是微信、QQ添加还应谨慎,发现QQ、微信被盗,马上通知亲友、同时,防止冒你之名行骗。二是财务人员应当严格按照财务制度和工作流程处理财务事宜,不能因任何特殊原因违规操作。三是不要在QQ、微信上处理财务事宜,凡是涉及资金转账事宜的必须当面或电话核实。

  4、兼职刷单类诈骗

  2019年7月,受害人李某在QQ上收到好友发来的兼职刷单信息,梦想轻松致富的她在询问过刷单事宜后,开始按照对方的指示操作,将自己账户内的1万多元现金分批通过对方提供的二维码转账支付给对方。几天后李某发现,对方说账号被冻结了,不能返还本金,需要重新付款。骗子称系统权限出现问题,需要李某完成更多的刷单任务,才能返还本金。客服的回答滴水不漏,李某只好照做,再次付款,一步步陷入了诈骗团伙设下的陷阱。

  该类网络刷单诈骗的实施者准确掌握了受害人的心理。在最开始的时候,骗子会以练习刷单业务流程为幌子,刷单成功,购物本金和刷单佣金可以迅速返还。受害者尝到了甜头、一旦上钩后,就需要完成连续任务,数额达到一定规模,骗子又会以各种系统故障、账户冻结等理由,诱导其向诈骗账户再度汇钱。很多受害人直到被骗子“拉黑”后才发觉上当受骗。最为恶劣的是,当诈骗团伙骗取完受害人的现金后,还会诱导受害人通过各大银行和网络金融平台借取小额贷款,进一步榨取受害人的钱财。网络刷单本就属于失信违法行为,不可从事此类工作,遭遇诈骗立即报警,并将对方的QQ、微信聊天记录、电话号码等留存提供给警方,以便警方侦查。

  5、微信交友(博彩、投资)诈骗

  2019年4月,居民杨某报案称,其在婚恋网站上认识一男子,该男子冒充“澳门新葡京娱乐城”网上赌博平台维护人员,以高额回报为诱饵,诱使其在平台充值,共计被骗93万元。截至目前,公安机关已抓获犯罪嫌疑人2名。

  现在网络上的“贴心暖男”或是“温柔美女”,都是照片加变声软件拼凑出来的,而他们的真实面目是躲在电脑或手机后面的诈骗分子。他们的手机都同时登录几个微信号,与陌生人通过微信加为好友后,就朝男女朋友、确定男女朋友方向聊天,感觉对方上钩后,就以各种理由,比如最近没发工资、家人生病,甚至没钱买水果等理由向对方索要钱财。感觉对方有钱,他们就多要,感觉没钱就少要,直到对方没有利用价值,他们就会拉黑然后失联。最近,这类诈骗又有了新套路,就是将婚恋诈骗与投资诈骗相结合,出现交友过程中拉你“投资”的“骗中骗”。骗子大多以高回报、稳赚不赔等借口诱导受害者“投资”,或到平台“充值”,以达到诈骗钱财的目的。对此类诈骗,一是网络交友要谨慎,特别是婚恋网站、社交网站、交友APP上的好友,深度交往时务必核实信息,防止对方以虚拟身份实施诈骗。不要轻信网上发过来的图片和视频。二是不要随意转账或者汇款,当素未谋面的网友忽然提及财物时,要提高警惕,不要被甜言蜜语冲昏头脑。三是网上有人直呼你的姓名时,切记不要主动对号入座,轻易判断对方身份。

  6、冒充客服购物退款类诈骗

  2019年6月,我市居民黄某报案称,被不法分子冒充“天天快递”的客服,以需要撤销投诉并给予3倍的理赔为诱饵,诱使其点击钓鱼网站的方式被骗19980元。

  该类案件受害人接到电话后,诈骗分子自称是淘宝、京东或其他购物平台的客服或卖家,可以详细报出受害人的个人订单信息,并称订单无效要“退款”,或者“退货给补偿”等,引诱受害人点击钓鱼链接、或引导受害人扫描二维码等,将钱卷入自己的账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