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要闻

我市大气污染因子数据库初具雏形

为“无锡蓝”增多打下基础

  本报讯 “我市最新一轮大气污染‘源清单’已通过专家评审,全省率先。”昨天,市生态环境局相关人士透露,五年来,我市开展了三轮大气污染“源清单”调查,涵盖10大类大气污染因子数据库初具雏形,为“无锡蓝”一年比一年增多打下基础。

  哪些污染因子最影响我市空气质量?市生态环境局相关人士说,多年源解析发现,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挥发性有机物、氨、可吸入颗粒物、细颗粒物等9大因子是污染我市空气的“主要成员”。其中,化工企业、汽车涂装、印刷业等最容易产生挥发性有机物,而对PM2.5“贡献大”的污染源主要来自燃煤锅炉、电厂、砖瓦窑炉以及扬尘等。

  市环科所环保专家介绍,我市大气污染源数据库中,人为大气污染源分为工业源、移动源、扬尘源、溶剂使用源、农业源、生物质燃烧源、储运运输源、其他排放源等10类污染源。“列出大气污染‘源清单’,摸清家底,便于我市‘对症下药’精准治气。”

  2014年,我市就在省内率先启动了大气污染源解析工作。由于“源清单”的调查不仅涉及工业企业的污染源,还涉及农业面源污染、移动源污染等,工作量较大。首轮“源解析”,我市整整用了2年时间才基本摸清2012年我市的大气污染源。第二轮是在2016年,我市启动了大气细颗粒物和有机性挥发物的“源解析”,初步掌握了各类污染源对污染因子的“贡献”,并更新了2015年的大气污染“源清单”数据。今年是第三轮,通过“源解析”,我市摸清了2018年的大气污染源。

  大气污染因子数据库还将更新完善。市生态环境局相关人士介绍,今后我市将重点围绕工业企业点源、车船与非道路移动机械等移动源、扬尘及农业等面源,常态化开展城市源排放清单编制,逐年更新清单, 助力我市科技治气、精准治气。(马雪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