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社区新闻

引进新品试验成功后再推广给农户

高塍成校做生态高效农业“孵化器”

  本报讯 宜兴高塍镇成校作为省“农科教”结合示范基地,采用“基地+公司(合作社)+农户”的运作模式,由学校引进新品种、研究新技术,并免费为农户提供试验基地与实践机会。待研究成功后,农户可选择将项目技术“打包回家”,实现农民增收致富,农业升级转型。

  传统水产养殖对水环境有着较大的污染,水资源也存在极大浪费。为此,近两年来,高塍成校主动争取上级扶农资金支持,邀请国内农业专家以及养殖高手前来授课,对千余名高塍、杨巷、新街等地的养殖专业户进行免费培训,传授科学养殖技术,改变传统水产养殖方式。“仅靠带领农民学还不够,还得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该成校校长汪军华认为,成校要做生态高效农业的“孵化器”,将新技术试验成功后再推广给农户,才能有效降低农民的致富风险。

  从2016年开始,高塍成校着手研究新品种鱼类循环水养殖项目,引进了高品质食用鱼澳洲银鲈、观赏鱼日本锦鲤及蝴蝶龙鲤。他们搭建了1200多平方米的大棚,开辟出10个养殖池用于试验养殖。与寻常水产养殖不同,这些新品种鱼类的养殖采用循环水养殖系统,可以“鱼菜共生”,无需换水。银鲈及锦鲤的排泄物通过蓄水池,经过相关处理后流到“鱼菜共生”区域,让蔬菜充分吸收水中的氨氮、亚硝酸盐等,净化后的水再进入养殖池。采用这种模式养殖的水产品,没有外部水体污染,品质更为健康优质。值得一提的是,学校提供养殖场所和费用,负责引进新的品种,农户参与日常管理,由学校承担风险,经济收益归农户。

  在大棚循环水养殖成功的基础上,今年成校对整个基地的室外水产养殖进行循环水养殖的改造和实验,而这更具挑战也更有推广价值。他们在甲鱼池建水质净化通道,通过自流陶粒通道实现一级净化;在一级净化池,进行水草种植和曝气,实现生态二级净化,再通过蓄水池的水质生态培养,来供应其他的水产养殖池,其他水产养殖池的污染尾水再排放到甲鱼池。通过这样的水循环,该校将实现基地所有水的回收利用。

  成校的成功示范,引来周边农户纷纷上门取经。目前,该校培训学员中已有15%的养殖户开始按现代养殖规范对养殖设施进行改造,绿色生产成为了越来越多农户的共识。(杰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