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无锡高新区

花了23年时间,只为把你看得更透——

科创板无锡首股的“祥生故事”

  朱吉鹏 摄

  本报记者 单红

  2019年12月3日9∶30分,无锡祥生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成功挂牌上市。

  “这是一家有故事的企业!”了解祥生的人都会这么说。但不了解祥生的人也会问:“无锡高新区科创企业云集,为什么祥生摘得头筹?”

  确实,祥生有故事——花了23年时间,只为把你看得更透!采访祥生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莫若理,跟着她的思绪“走进祥生”,犹如走进一部跌宕起伏的“财经大片”:有做黑白超声起家的艰辛,也有掌握核心科技的自信;有被“技术之困”逼至悬崖边缘的惊心动魄,也有专注实体、专注创新的果敢坚毅;有女承父业接棒创业的传奇,也有地方政府雪中送炭、锦上添花的助力……一切的一切,造就了祥生、成就了祥生,科创板无锡首股水到渠成。

  中国超声闯荡国际市场

  质疑声中坚定走实体之路

  2002年,有外企工作经历的莫若理,在父亲“老莫”莫善珏及祥生团队力邀下,成为祥生一员。

  莫若理忘不了自己当年携公司产品开拓国外市场的场景。看到中国超声仪器,外国人一片质疑声:中国也能做超声仪器?是不是在电脑上存了图片来忽悠?

  1996年,祥生做黑白超起家。纵观其发展“图谱”,实体经济亦有迹有循。从二维超声、三维超声到四维超声,从探头核心部件、图像处理算法、图像分析软件到整机设计开发,从临床应用专科化、设备便携化到人工智能云平台解决方案在内的全套超声医学影像的核心技术,全是“实笃笃”的产品。

  在祥生如今的展厅,你能看到一台台型号不同、功能不同的超声仪器,也能看到其“朋友圈”中有全球医疗器械巨头BD,这是祥生走实体经济之路的产物,也是奠定江湖地位的重器。

  逼到悬崖边的“绝地反击”

  靠“自主创新”战术逆袭

  和所有白手起家的企业一样,祥生也曾在“拿来主义”与“自主研发”中犹豫。但2009年发生的一件事,使祥生尝到“卡脖”之痛。

  “一周前还与我们谈合作的海外供应商,突然发来一纸传真——终止合作,不再提供彩超机芯。”供应商被竞争对手收购,形势急转直下,“这简直要了祥生的命!”

  被逼到悬崖边的“绝地反击”,靠“自主创新”战术逆袭——祥生研发团队一位骨干告诉莫若理,做中国超声,咱们可以!

  莫若理的电脑屏保,曾被一张彩超图片牢牢占据,那是祥生自主研发的首台彩超扫出的图片,“放在今天看,成像技术比较低端,但那时,却意味着希望!”

  从黑白超,到彩超;从购买海外机芯,到自主研发;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祥生一路激情奔跑。2012至2016年,祥生先后承接国家“十二五”“十三五”重点研发项目计划;2016年至2019年,祥生自主研发迎来“活跃期”,新产品一个接一个,市场赞誉度也越来越高。

  一起来看看祥生的“科研力量”——每3个人中就有1人搞研发,研发人员占比高达1/3;科研经费投入占比达12%至15%。重用人才、重视人才、重视科技研发,祥生才能厚积薄发。

  地方政府雪中送炭、锦上添花

  助祥生成功登陆科创板

  自主核心技术有没有、在研项目多不多、新产品够不够,这是科创板上市的“金标准”。祥生成立23年来,既有自己的坚持,也离不开政府的支持。

  “空港经开区招引祥生时,我们连空调都买不起。”莫若理至今记得自己在夏天抱着发烫的电脑,到温度稍低的房间冷却后接着办公。就是这样一家企业,在地方政府悉心呵护下,成长为科创板无锡首股。

  “从祥生拟上市、准备上市直至上市,市金融办在政策法规领域,对企业需要做哪些工作、如何规范管理,贴身服务给予专业指导;募投阶段,祥生欲将地分两处的生产、科研合并,高新区相关领导了解情况后,将长江路核心地段的66亩地给了祥生。”说起这些,莫若理至今仍心怀感恩,“作为在A股科创板上市的无锡首家医疗器械企业,在推动全市医疗产业链发展方面,祥生义不容辞。”

  上市后的祥生,将充分用好每一分钱,深耕彩超领域,在人工智能彩超、高端彩超、便携式彩超方面加大研发投入、加快研发速度,让超声这只“医生的第三只眼睛”看得更清晰、诊断更精准。

  实体+创新+资本,祥生将擦出怎样的火花?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