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保健周刊

挖掘老龄化带来的活力和机遇 满足老年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呼唤人才与标准,养老业期待升级版

  近日,无锡市养老服务培训班在滨湖区社会福利中心举行,很多养老院院长参加了管理人员的培训。在其间的交流中,记者了解到,人才不足和缺乏完善细化的标准是锡城养老行业面临的最大困局。

  行业标准亟待细化

  2018年年底,北京市朝阳区一家养老院因老人如厕时摔倒致残,被判赔偿103万元。面对这样的结果,家属和养老院各执一词,争议较大。同样这一案例在锡城从事养老行业的人群中也引起强烈反响。

  “我们现在最缺的就是细化完善的行业标准。有了标准才能在提供更好服务的同时也保障自己的权益。”九如城养老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运营总监鲍伟芳说,养老院面对的都是年迈、体弱、多病的高危人群。什么能做,做到什么程度,现在每家只能靠自己摸索。如今行业普遍按照2017年民政部发布的《养老院服务质量大检查指南》中的115项条款进行操作,虽然大到养老机构的资质、服务人员管理考核小到提醒失能老年人如厕、老人口腔清洁、老人有无过长指甲等方面都有涉及,但在具体操作中还是遇到很多问题。

  鲍伟芳给大家举了个束缚带的例子。“束缚一直是养老服务的一个梗。不使用束缚带,对老年痴呆、帕金森等易跌人群少了一层安全保障。使用束缚带吧,又经常会因为家属对老人身体状况认知的不足而误解为虐待老人。”鲍伟芳说,因为没有明确的标准,一般养老院只能采取权宜的办法,如与家属签订类似“视长者情况给予合理束缚”等的补充协议,明确服务职责同时也对服务方一定的保护。

  幸福颐养院的院长吴秀丽也表示了类似的担忧。他们设计了很多活动,如“跟春天有个约会”朗诵会、“养老院里的好声音”演唱会等,还曾带老人爬山登高,虽然在充分保障下老人自我挑战成功非常高兴,但对他们来说每次活动“心都提到了嗓子眼”。“让老人精神愉悦是养老生活很重要的部分,但具体操作却无规可依。”

  人才困境待解

  “医疗、护理人员是养老行业的支柱,养老院最缺的就是这些人才。”太湖养老院院长沈雪芳说,养老院的管理、行政人员相对还比较稳定,但护理员和医生护士不好招且流动性大。

  很多养老院的院长都有同感。护理人员工作辛苦烦琐、压力大,不少老人存在缺乏智力、意识和情绪不稳定等特殊情况,对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随机应变能力都是考验,稍有疏漏还容易引发纠纷。“很少有年轻人主动愿意从事护理工作。”一位院长说,从业人员大部分是外地农村妇女,跟年迈、不会讲普通话的本地老人沟通有障碍,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服务质量。另外,现在很多养老院都设有护理院。但在招聘过程中,年轻医生往往觉得去这样的平台得不到更多锻炼,而且相对于医院的医生、护士,护理院的医生职业缺乏职称评审和明确晋升通道,也是导致养老机构难招医护的原因。

  多方助力力求破解行业困境

  市民政局相关人员介绍,法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已有200年。日本、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进入老龄化社会也有半个多世纪。我国于1999年年底进入老龄化社会,至今才20年。这意味着发达国家分阶段逐步出现的养老、医疗、看护等问题,以及老龄化形势下经济可持续发展等问题,在我国短时期内集中呈现。

  根据老龄事业和老龄产业发展的需求,重点研究市场迫切需求的标准体系,制定成熟完善的标准,如医养结合领域相关标准体系、长期照护标准体系等,已成为业界共识。国家相关部门持续发力。民政部养老服务司近日发布征集养老服务专家的公告,为参与调查研究、评估论证、政策起草等作人才储备;国家卫健委日前印发老年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的通知,推进老年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等。

  各地政府也对养老行业加大扶持力度,如我市在社会办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建设补贴、医保定点床位补贴、养老服务人员岗位补贴和入职奖励等四个方面的补贴标准均居全省第一。养老机构也纷纷出招,如太湖养老院到一些大专院校引进相关专业人才,推行“不能苦老人,不能亏员工”等爱心企业文化,打造高质量的人才队伍。(王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