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热闻

急救1小时 胸外按压上万次

心跳呼吸骤停患者死而复生

  本报讯 连续心肺复苏一个小时,即使在担架上、在急救车上也一刻没有停止胸外按压,一环扣一环,这场与时间赛跑的急救,最终成功——心跳呼吸骤停的患者清醒过来,没有留下任何后遗症。昨天在市人民医院,56岁的无锡居民尹师傅(化名)双手紧握前来回访的急救医生的手,不停地致谢:“谢谢你们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12月4日晚8点38分,市急救中心接到报警电话:大窑路社区有一位居民突发呼吸、心跳骤停,急救医生杨凯涛、急救车司机虞凯、担架员王学桂班组三人立即发车,5分钟后到达现场。一推门发现,患者躺在客厅地上,一位家人正在为他实施心肺复苏。急救小组立即接手,发现患者面色、口唇青紫,心跳、呼吸皆无。三人随即分工协作展开急救:一人气管插管、球囊加压辅助通气;一人胸外按压;一人接上心电监护仪。忽然,患者出现了室颤,立即对其上心电除颤,尽管除颤后出现了心跳恢复的迹象,但急救人员不敢松懈,仍然坚持心肺复苏,果然2-3分钟后,室颤又出现了,连续4次除颤后,患者的心跳才稳定下来,心肺复苏了40多分钟后,患者恢复了自主呼吸。

  急救小组立即将患者送医院救治。车子一路疾驰,心肺复苏一刻没有停歇,急救小组3人轮流做胸外按压,直到医院,患者从车上搬运到急诊抢救室的路上,还在为患者做胸外按压。让人欣慰的是,躺在医院抢救床上的患者,意识开始慢慢清醒了,能听懂医生的问题,作出回应。

  昨天,急救小组去医院看望患者,只见尹师傅的病情已经基本好转,运动自如。他说,出事时他正和家人在玩麻将,一激动,突然就倒地,神志不清。由于他家有心脏病家族史,在场的一位亲戚学过心肺复苏,立即上手为他胸外按压、人工呼吸,直到急救人员到来。杨凯涛说,像尹师傅这种心源性猝死,及早而连续的心肺复苏是“起死回生”的关键,“因此在一个多小时急救中,我们不敢停歇,估计胸外按压有上万次”。

  数据显示,今年一年,市急救中心成功实施心肺复苏病例55例,成功率10.95%,其中更值得一提的是,脑复苏成功9例,创下急救历史记录。(杨明洁)

  链接>>> 心肺复苏与脑复苏

  链接>>>

  使心跳、呼吸恢复的抢救措施称为心肺复苏,心肺复苏的成功并不能说明生命一定能复苏,更重要的是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恢复。因为大脑对氧的需求最高,心脏停跳后受影响最大的器官就是大脑,4-6分钟后就会造成脑和其他人体重要器官组织不可逆的损害,大脑一旦出现问题,哪怕心跳回来了,也可能会成为“植物人”。因此,复苏时既要考虑到心肺功能,更要考虑到脑功能的恢复,故把逆转临床死亡的全过程称为心肺脑复苏。全国心肺复苏平均成功率不足1%,脑复苏更是寥寥无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