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裘培兴
2019年秋末的一天,江南的树叶已泛黄。在这个叶落归根的季节,丁午寿带着他的姐姐一家回到故乡洛社华圻村。这是他今年第三次回来。走在华圻村道上,阳光洒在他银白的发间,他微笑着向路旁围观的村民招手示意。“丁熊照的小儿子回来了!”人们对他的熟悉和敬意溢于言表。
一所华圻小学,寄托着丁氏家族几代人满满的桑梓情怀。子承父业的丁午寿,不仅继承了父亲的产业,更传承了父亲对家乡的深情,并得到了家乡人的热情回应。2019年5月21日,第二届江苏发展大会无锡行暨第四届全球锡商大会开幕,大会首次发布了“无锡市十大杰出乡贤”名单,77岁的丁午寿名列其中。
思乡的地标
1979年,在随父亲迁居香港31年后,丁午寿第一次回家乡,之后,几乎每隔一年半载,他都要回来看看,常常带着儿子丁天立。在家乡的留影摆在家中案头,手机里也存着,便于翻看。
每次回洛社华圻,丁午寿总要在几个固定的地方留影,华圻小学旧址、新建的华圻小学、丁熊照故居,这些地方,是他思念家乡和亲人的地标。
严格说来,丁午寿最熟悉的家在香港。父亲丁熊照才是地道的洛社人,他是14岁时离开故土华圻村到上海当学徒的。20世纪三十年代左右,有一批无锡商人到十里洋场上海打拼,随后到香港等地开拓。丁熊照就是其中杰出的一员。锡商的智慧和创新精神,在他身上展露无遗。他在上海创办的汇明电池厂研发生产了第一批糊式大无畏牌电池,这是中国首次自行生产的唯一能与美国永备牌电池抗衡的产品,也是国内最畅销的名牌产品,畅销几十年不衰。在中国民族工业史上,“照明大王”丁熊照是电池产业的奠基者。
丁午寿回忆起父亲时有点兴奋:那时企业最兴盛时,新厂从上海乃至华东地区办到华北地区。华圻村有老年村民至今还记得,当年村里大部分人家境贫寒,几乎所有人家都有人去丁熊照在上海的企业工作,厂里待遇好,老家的乡亲因此摆脱了饥寒交迫的生活,因此全村人都感激丁家。抗战时期,丁熊照缩小了企业规模和经营范围,后来准备把部分企业迁往内地,在运输途中,船舶被日军炸沉了。丁熊照只得把投资转到福建,买山置地,植树育苗。“当时,父亲就有一个坚定的信念,祖国的山河土地,日本人是抢不去的!”
这一坚定的爱国信念,使丁熊照一直想着要为家乡做点什么。丁熊照年幼时家贫,没有机会去学堂读书,后来他特别重视对子女的教育和兴办教育事业。在移居香港的前一年,丁熊照重回故乡,投资兴学。那一年,丁午寿才5岁。
华圻小学,是丁熊照在洛社留下的最大“地标”,入列江苏省第八批文物保护单位,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据洛社镇的《地方志》记载,1947年,香港著名工商实业家丁熊照出资约计大米4000余石兴建华圻私立小学,设初、高级6个班级,面积约2600平方米。由当时著名建筑设计师许钟锜设计,上海大公营造厂承建。当年建校的木材都是从福建运来,全是丁家种植的,木质特别好。华圻村原名下圻村,丁熊照先生取校名为“华圻小学”,意在培养人才、振兴中华,从此下圻村也改名为华圻村。华圻小学功能齐全,布局合理,反映了民国时期的办学理念和建筑水平。旧址为中西合璧式建筑,虽历经半个多世纪风雨,至今仍然保存完好,也是无锡地区目前唯一保存下来的民国时期学校旧址。
父亲的嘱托
2019年秋末,丁午寿携子赴锡前,刚刚把圣诞季的玩具发往美国。每年的忙季之后,是他考虑放松一下的时候,而放松的首选,是回无锡老家。丁午寿回乡探访,总是会脱口而出:“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洛社尚田六次产业园有个盆景园,安徽籍园艺师把家乡的灵璧石放在园中,“聊解思乡之情”。丁午寿见之闻之颇为动情,香港家中,“珍藏着一部《丁氏家谱》,见家谱犹见家乡。”他的家乡情结随着年龄与日俱增。“无锡的肉骨头、面筋,是我很熟悉的味道。”他对记者说。
“先父是1976年过世的,之前,念念不忘家乡故土,叮嘱我们一定要把华圻小学办好。”说起父亲的嘱托,丁午寿泪光闪烁,他说:“父亲是非常爱国的,如果能亲眼看到香港回归,看到香港今天的繁荣,一定高兴得不得了。”
“少小离家老大回”的诗句,用来形容丁午寿的心情很恰当。而回乡的初心,是来自慈父的叮咛。
丁午寿对记者说,他从父亲那里得到的传承之一是对家乡教育事业的关心,“让家乡的一代又一代人获得勤劳朴实、勤俭节约等美德的教育和传承,是父亲在家乡办学的初衷。”
1982年,丁介寿、丁鹤寿、丁午寿三兄弟出资14万元,为华圻小学新建了900多平方米的教学楼。2001年,丁鹤寿、丁午寿捐资400万元,与洛社镇政府合资,易地新建了华圻小学,并撤并了原洛社镇绿化、双庙、群胜三所小学,实现规模办学。在此期间,丁家还先后出资为家乡修桥铺路,建设了全长300多米的万里桥。新校区落成典礼那天,恰是丁熊照先生逝世25周年的祭日,丁午寿回到家乡为新校落成剪彩,看到父亲的遗愿在自己手中实现,丁午寿激动不已。熟悉丁鹤寿、丁午寿的村民说,他们生活简朴,但对家乡教育却很“大方”,新校区落成后,他们还添置了800张塑料椅,供学生在食堂就餐用。
近年来,由于学生数量猛增,洛社镇和华圻村又斥资重新规划扩建新华圻小学,容量增加了一倍。丁午寿由当地干部引领前往工地探视,一批小学生身着校服、手捧鲜花,在校内迎候“丁爷爷”。对新校的规划,丁午寿极感兴趣,他问熟悉的村干部:“我能做点什么?”看到父亲所建老华圻小学已经改造成村老人日间照料中心,为村民的居家养老提供服务,丁午寿高兴极了,他觉得父亲对家乡的贡献有了“增量”。
锡港间架桥
虽然身在香港,丁午寿与家乡的联系从未间断,并且与日俱增。锡港之间的企业沟通,很多都是通过他和香港无锡商会。
1948年赴港后,丁熊照苦心经营,其创立的开达实业有限公司成为国际著名塑料玩具厂之一。从美国伊利诺伊大学机械工程学专业毕业的丁午寿接手企业,推出了闻名全球的“椰菜娃娃”,并成功将家族企业上市。“父亲是照明大王,儿子怎么成了玩具大王?”对记者的这个问题,丁午寿笑答,父亲创办的公司,原料以塑料、电器等材料为主,“转型”很容易。而他的学习背景,也使他很容易学以致用。他从父亲手中接手了公司,也传承了爱国爱家乡的“基因”。
改革开放波澜壮阔,中国经济方兴未艾,让一批身居港澳的华夏子孙心潮澎湃。丁午寿动情地回忆,1984年6月22日,他跟随当时的香港工业总会主席、纺织大王唐翔千赴京,邓小平亲自接见了他们,他至今仍记得邓小平当年讲的,“就算我不在了,改革开放的进程也不会变,‘一国两制’更是五十年不动摇,你们放心吧!”令一班商界人士对香港前途信心倍增。丁午寿说:“实践证明,‘一国两制’是行得通的,是世界首创、独一无二的。邓小平很伟大。香港回归后,成功地保持了国际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的地位。”
丁午寿深受鼓舞,成为第一批参与内地改革开放建设的港商之一,1980年他在广州办工厂,1982年又在蛇口开厂,他笑言“当年过去开厂,没有独资的概念,要向工人解释什么是独资工厂,订立奖罚分明的制度。”
丁午寿多年来在香港和内地还担任多项社会职务,曾任香港立法会议员、香港工业总会主席、香港中华厂商联合会名誉会长、香港无锡商会首任会长。还是香港玩具厂商会及香港塑胶业厂商会名誉会长,并出任香港理工大学顾问委员会委员和香港科技大学顾问委员会委员。他还获得了2004年银紫荆星章和2010年度“香港杰出工业家奖”。“经济上有实力,社会上有影响,广受尊重和认可,乐于从事商会工作,具有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这是无锡市政府对丁午寿的评价。
父亲的家乡情结很好地促进了丁午寿在锡港澳间不遗余力地牵线搭桥。“虽然我在无锡没有投资项目,但我愿意通过商会这一平台为家乡做些实事。”丁午寿曾以私人名义邀请香港机场管理局、香港地铁公司总裁参加香港无锡商会成立典礼,香港在机场、地铁建设管理上都有非常先进的理念和做法,而无锡的国际机场、地铁建设非常需要得到这方面的资金、技术帮助,他的牵线搭桥,促成了双方的交流。
携子共寻根
2017年5月,受邀参加首届江苏发展大会,75岁的丁午寿携子丁天立回到家乡。让丁午寿津津乐道的,是大会闭幕后回无锡考察新兴产业的经历。在国家超级计算无锡中心,丁午寿第一次见到了世界最快超级计算机“神威•太湖之光”,得知包括处理器在内的所有核心部件全部国产化,他无比自豪:“我们中国人在世界上的地位不断提高,无锡的高端产业前途无量。”
时常带儿子回乡寻根,丁午寿是有“私心”的。他希望丁天立能延续爷爷和父辈对家乡教育等事业的支持。丁天立每次回来,看到父亲为家乡所做的一切,在感动中深有领悟。
2019年初,香港江苏青年总会会长、香港无锡商会常务副会长,也是江苏省政协委员、无锡市政协港澳委员、无锡海外联谊会副会长的丁天立回到家乡,捐资100万元在华圻小学设立“丁天立奖学金”“丁天立奖教金”,用于支持家乡教育事业的发展。近年来,他一直致力于在香港和无锡之间搭建互动平台,经常带着香港的青年企业家在江苏各地考察,寻求合作机会。他说,“虽然现在一直在香港,但根在无锡惠山,不能忘记。”
2019年10月1日,丁天立和父亲一起受邀参加新中国成立70周年北京天安门观礼,非常激动也非常自豪,“祖国强大,是我们这些游子的期盼。我时常想叫我的表兄弟们回乡看看,中国人讲的饮水思源,就是要经常回乡看看。”时隔一个多月,他和姑妈、表姐就踏上了返乡之路。
丁氏产业以玩具制造为主,近年来开发的仿真玩具火车,与真的绿皮火车几乎一样,可以载人行驶,“螺丝钉的数量都与真火车一样多。”丁天立告诉记者,他有一个设想,把他们这么多年开发的玩具作品带来老家,建设一个玩具博物馆,供孩子们免费参观,还可以一起操作互动。“这也算是对支持家乡教育事业的一个补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