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月
黄小龙,笔名感怀君、小虫,浙江兰溪人,生于1978年,跟改革开放“同龄”,2003年定居无锡,无锡市作协会员。40多年的时光,留给了黄小龙太多的回忆。跟他的同龄人相比,黄小龙有着更为丰富曲折的人生经历,这为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源头活水。黄小龙原本想在去年出版一部散文集,总结自己40年的人生,但一拖就拖到了今年。
上周六,由无锡市全民阅读促进会、无锡市作家协会、无锡新华书店、无锡报业集团文旅融媒中心主办的“黄小龙《表情》首发式暨作品研讨会”在无锡新华书店图书中心举行。黄小龙说,首发式的阵势有些大,但这天一过就算翻篇了,他不会沉浸在过去中,他又马不停蹄地开始了新的创作。因为他觉得,自己离一个作家还有距离。
写作是个自我发现的过程
黄小龙在浙江兰溪的乡下长大,从小喜欢写作。上高中时,他是学校文学社的成员。在师生眼中,黄小龙有诗人气质,性格内向,甚至有些孤僻,没有知心朋友的他,文字就是他的朋友。高中毕业考大学,热爱写作的黄小龙没有读中文专业,而是学了英语。从浙江师范大学通用英语专业毕业后,黄小龙便离开家乡,南下北上,后在上海一家销售床垫的企业工作。2003年,他作为企业的区域经理派驻无锡,就此定居锡城。如今的黄小龙,是无锡市公安局水上分局的一名辅警。他的工作注定要面对百态人生,而这也成为了他创作的源泉。
黄小龙做了十几二十年的床垫业务,他说当初自己做的事,就是让人们好眠好梦,是造梦者,而同时,他也是一个写作路上的追梦人。从一张纸、一支笔到屏幕、键盘,再到在手机上随时随地地写,黄小龙从未停止过记录,那是他思考与情绪宣泄的方式,也是他与生活对话的通道。在他的新书首发式现场,黄小龙上台发言,他直言,自己从一名读者到写作者身份的转变,不免令他战战兢兢,有些胆怯。《表情》收录了黄小龙青少年时期至今的作品,共计80多篇,16万字,是他个人成长的记录,也折射出改革开放的历程。
无锡市作协主席黑陶表示,在《表情》中,有黄小龙对青春、故乡、生命的回望和思索,很多细节令人动容,这是贴在大地和自我血肉上的写作,十分可贵。《表情》作为黄小龙出版的第一部散文集,展示了他的文学储备和文学素养,起步扎实,路子很正。无锡市青年作协主席殷国新表示,最真的情感往往来自于回忆,感怀君在《表情》里得到了最大程度的记忆宣泄,读后能感受到写作带给感怀君的那种归属感和快乐感。用黄小龙自己的话说,写作是他自我发现的过程,他坚信写作是直抵内心的最好方式。
留下了一个时代的“表情”
在黄小龙的散文集《表情》中,开篇的文章是《八百里乡愁》和《江南有座兰溪城》。黄小龙说,小时候,他喜欢一个人跑到田野里,躺着晒太阳。多年以后,那成了印刻在他脑海中的永恒画面。因为当他重返故乡的时候,“那条老巷,那家面馆,门口的那块大青石,已经找不到了”,“房地产野草一样,四处丛生”,故乡成了“复制的赝品”,再也“找不到当初的回忆”。于是,黄小龙记录下一篇篇回忆,用简洁、明快、不加粉饰的原生态叙述,带领读者一次次穿越乡村、老屋、小城,感受着生命的际遇。
兰溪市作协主席三白评价,《表情》是一本带有浓浓乡愁的书,饱含青春与乡土的记忆。“闲下来,翻翻看看,兵荒马乱的青春跃然纸上”。当青春不再的时候,文学为我们提供了一次重返的可能。《表情》中有篇《此情可待成追忆》,记录下他与她的相遇、相识、相恋,“带上门世界就剩下我俩,单放机放着轻音乐,一切都刚刚好”。在那个没有手机的年代,青春的悸动是多么纯美。“岁月本无情,只是写的人多了,便有了‘表情’。”三白总结,黄小龙在他的作品中,为故乡、亲情、青春、生命和文学留下了一个时代的“表情”。
“如果《表情》能给大家带来一丝丝的回味,那就是我最大的荣幸。”在黄小龙的心目中,“作家”是个神圣的称谓,他只是一个记录时代的人,目前离真正的“作家”还有距离。“文学只有开始,没有终点。”黄小龙正在酝酿他的下一部作品,以他在水警支队的工作经历为背景,每天写一千字。他希望自己走向更广阔的天地。黑陶建议,在文学的整体性和纯粹性,在从现实到文学的转化方面,黄小龙还需继续努力。“作为无锡青年作家的代表,在未来的文学道路上,只要真正热爱,只要写作不辍,黄小龙值得期待。”黑陶说。
《表情》
黄小龙 著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