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看天”,也能赚钱。这个冬天,无锡数字经济产业再添新样本,一条“气象”全产业链正在蠡湖畔金水路悄悄铺开,一批联动性高、依附度高的上下游关联“气象”企业组成的产业集群未来年产值规模将超10亿元。
阴、晴、雨、雪,变幻莫测。每天全国各地的气象观测包括天基(卫星观测)、空基(雷达等)和地基(地面气象观测)等三个维度,其中地基气象数据主要依靠8万多个地面气象观测站。江苏省无线电科学研究所有限公司(简称“无锡所”)是我国地面气象设备的主要供应商和技术领军企业,还是地面气象装备国标的主要起草单位,装备生产不仅量大,而且高端、先进。截止到11月底,全国气象观测站40%以上“无锡造”,占比第一。
近日,在“国家级”气象站之一的长广溪湿地气象观测站,记者看到近千平方米封闭区域内布设了日照、风向风速、降水等10多种先进气象观测装备,除了监测温度、湿度、气压、风向、风速、雨量等6个常规气象要素,还能提供能见度、紫外线、雷暴、雪量等气象数据。
无锡所所长薛鸣方告诉记者,2000年以前,地面气象主要依靠人工观测站,无锡境内仅设3处,2000年以后全国大批增设自动气象观测站,现在无锡地区自动观测站超过200处。气象站增多,数据收集时效缩短,大大提高了气象预报的准确性。未来观测站布点将进一步加密,加之装备的8年使用年限,装备量还会进一步增加。
在薛鸣方看来,未来“气象”领域的竞争,更多将体现在“气象”产业链的后端,比如装备运维和气象数据的应用分析。在这方面,无锡已先行一步。2015年“无锡气象站运维服务云平台”开始运行,并对江苏、福建、山东、广西等省的2000多个气象站提供运维服务。
11月底,蠡湖街道和无锡所正式签订了“全国首条新气象产业街区”合作协议,1.2万平方米的街区将于2020年启用,一批联动性高、依附度高的上下游关联企业将组成一条完备的“气象”全产业链,功能涵盖气象技术研发、装备运维、软件开发、专业气象提供等。
薛鸣方解释,专业气象未来需求旺盛,通过对特定区域和时段的气象数据进行综合分析,能提供农业、电力等专业市场领域需要的气象数据。
完善的产业链也是条“金链”。蠡湖街道办副主任汤志华说,数字经济是驱动区域发展的重要力量,“气象数据”产业化后,可助力院所从“单一制造商”向“产业链提供商”的升级转型。未来气象街区年产值将超10亿元,税收超亿元。
2019年,无锡所装备销售及运维收入“预计达6亿元”。目前该所已经和阿里云合作建立了农业和生态气象数据云平台。
(邵旭根 图文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