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太湖周刊·文艺

从辉煌被遗忘到排演重磅大戏

无锡滑稽剧团寻求突围

  滑稽戏《真正害煞人》是无锡市滑稽剧团(下文简称滑稽剧团)今年创排的大戏,自10月首演后好评不断。相比去年,滑稽剧团因无剧创排几乎与剧场舞台“绝缘”,近两个月,剧团演员们再次体会到了久违的忙碌。无锡滑稽剧如何实现突围?他们似乎有了初步的答案。

  ◆过去的辉煌逐渐被遗忘

  顶着无锡滑稽戏曾享誉全国且已有六十余载历史这个“光环”,剧团演员们除了坚守传承的责任,更多的是感受着现实的无奈。无锡市滑稽剧团前身为“方朔精神剧团”,新中国成立后改为“众力通俗话剧团”。1956年由政府接管,定名为“无锡市滑稽剧团”。“当时,无锡在滑稽戏界的人气之高,连上海剧团都甘拜下风。”滑稽剧团现艺术指导、老团长张建平回忆,1964年现代戏《好事体》在上海连演3个月,而家喻户晓的作品《毛脚媳妇》,更在1984年由上海电影制片厂拍摄成喜剧影片在全国上映。

  而今,全国仅有的6个国有滑稽剧团都面临着发展窘境。“滑稽戏也就上海有固定粉丝群体,在无锡,很多人都不知道无锡有滑稽剧团,这对我们滑稽戏演员来说是一件非常可悲的事。”无锡市滑稽剧团团长薛峰说。

  如今仅30个人的滑稽剧团,人才引进成了最大难题。薛峰直言,这两年剧团都有招人,但每次来面试的人都非常少。演员史振华告诉记者,招人难是因为没有渠道,艺术院校根本没有滑稽剧专业,而像上戏这类艺术类院校学表演的毕业生则招不起。种种因素,使培养优秀的本土滑稽戏演员成了剧团的当务之急。

  ◆创排大戏缺资金靠积累

  2013年,无锡滑稽戏入选“无锡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是一种荣誉,更是一份责任。剧团每年有近百场演出,大部分是根据采购项目演出拿补贴,如扶持基金、下基层惠民演出、非遗演出等,商业演出只占很少一部分。“滑稽戏一场演出成本接近1万元。”副团长王伟坪说,解决“温饱”问题后,才能创作精品,剧团一年近百场演出的收入,除去开销,剩下的费用就是为创作精品作储备。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创排的滑稽戏《真正害煞人》成本仅50余万元,相当于请了一个名导演的钱。“这次的新剧创排,除了音乐设计外,其余都是我们团演员自己搞定的,从构思故事到创作剧本,从台词角色设定到舞美设计。”谈到此处,薛峰颇为骄傲。他告诉记者,前两年剧团没有新剧目可演,作为团长特别有压力,演员们也都很着急。5月份,大伙儿聊到了“扫黑除恶”这个题材,都觉得特别适合排滑稽戏。于是,团里演员刘敏自告奋勇担任编剧,改了5稿,6月底开始排练。据悉,该剧明年将有60场巡回演出。

  ◆“一出戏救活一个剧种”是生存之道

  薛峰进入滑稽剧团工作已有24个年头,他认为,“互联网+”时代,滑稽戏受众范围正逐渐缩小。目前面临着大型演出少、冒尖演员少等问题,但最关键的还是没有好剧本。

  与赖声川、孟京辉、“开心麻花”火爆的小剧场艺术相比,插科打诨、九腔十八调、各地方言等仍被当作滑稽剧的“祖传秘方”,不断复制,形成套路。某个城市的滑稽剧团在网上售票,3场戏仅卖出6张票,足见当今滑稽艺术所面临的困境。

  今年常州市大型滑稽戏《陈奂生的吃饭问题》首演后在全国掀起一股热潮,获奖无数,给了无锡市滑稽剧团很大启发。常州市滑稽剧团团长兼主演张怡“以戏兴团”的尝试,给了薛峰信心。“严格来说它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滑稽戏,滑稽戏大量运用方言、唱调等滑稽戏特有的表现手段来塑造人物、渲染剧情,而该剧全是普通话,但这并没有影响它的艺术效果,我们在这部剧上也学到很多,宣发、包装、运营,这些我们都要从头学习。”薛峰强调,一部戏能救活一个剧团,救活一个剧种,这是滑稽剧可行的生存之道。

  (马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