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我肯定得癌症了,你再帮我查查!”近日,失眠焦虑的周女士拿着多份体检报告来到了无锡市人民医院全科医学科,开门见山对医生如此说。原来,一年半前,周女士体检查出肺部有微小结节,由此开始多方求医。该科副主任崔小川介绍,在全科医学科,三天两头能遇到类似周女士这样“疑病”的人,他们大部分没得大病,却比患了大病还痛苦,其中尤以中年以上人群居多,且女多于男。
没啥大病却总怀疑自己得了癌
周女士45岁,自从一年半前查出肺部微小结节后,就没有消停过。尽管专科医生称这种肺部微小结节目前只需定期随访观察,但是她始终认为既然这种结节有恶性的可能,就不能排除是恶性肿瘤的早期或是更早期。为了防患于未然,她甚至要求专科医生及早手术切除,但是专科医生总是称没有手术指征而拒绝。为此,无锡、上海的医院她没少跑,多次要求医生开CT检查单。如此折腾,身心俱累。
许先生的高中同学去年查出胃癌晚期,他自己也觉得胃经常会不舒服,于是打听了患癌同学的症状并和自己的感觉对号入座,再通过自己网上百度,自认为也患胃癌了,赶紧到医院做胃镜检查,显示轻度胃溃疡,服用了一些药物,胃里舒服多了。可过了一段时间,胃又出现不舒服了,他又会怀疑自己得了胃癌,或许是医生漏诊了。
自贴标签者多为躯体化障碍
“对健康关注是好事,但是过分关注催生烦恼。”崔小川介绍,这类患者一般都已多次去过相应的专科检查,没有查出大病,专科医生也给了建议,但他们还是经常害怕患有某种疾病反复就诊,内心苦恼不已,自贴“大病”标签,影响正常的工作生活,上述症状连续出现三到六个月以上,就能确诊为躯体化障碍。
“这类患者的出现,与生活富裕的市民渴望健康长寿有关,尤其是一些身体机能减退的中老年人,以及一些性格敏感多疑固执、谨小慎微的女性,更容易中招。”崔小川介绍,躯体化障碍患者非常关注疾病症状,如出现胃部不舒服、疼痛,如果不能排除,就会怀疑是肿瘤,还有的即使暂时排除了躯体不适,还联想到潜在的恶性肿瘤可能导致的致死致残等严重后果,因此会一而再、再而三要求接受各种化验、检查甚至手术,以确定疾病的性质。而从患者反馈的信息来看,这类患者大都没有太大的疾病,纯粹是自己过不了自己的关。
从全科角度诊治或许更让患者信服
崔小川介绍,全科医学科接诊的躯体化障碍患者是非常多的,因为这些患者往往在专科多次就诊无恙后还在怀疑有什么大病,而到全科医学科看未分化病。临床上对于躯体化障碍的诊治,首先要排除是否真实存在器质性病变,这需要医生全面了解和分析患者的症状、体征及检查结果后确定;其次目前对于躯体化障碍患者的治疗主要是心理疏导、药物治疗及经颅磁刺激治疗,不同病情酌情选择不同的方案。
相对于专科医生,全科医生对一些疾病的排除,更能从整体全面的角度出发。如上面提到的周女士,多张胸部CT片首先已排除了目前肺部恶性肿瘤的可能,全身其他检查也未提示肺癌。然后,全科医生会告诉患者,对于肺部微小结节患者来说,目前国际指南均建议一年做一次胸部低剂量CT,如果发现短期内结节增大,才需要做更频繁的检查;肺部微小结节今后癌变的概率仅5%,如果定期随访有明显增大的趋势,再手术也不晚,也跟她分析了如果盲目及早手术产生的弊端。而从全科医学的角度,医生排除了她的思想顾虑,再解决了她的睡眠障碍,睡眠好了,她晚上也不胡思乱想了。
“对市民而言,正确的医疗保健知识要跟上,以防一知半解,小病大看,徒增烦恼。”崔小川介绍,医生对待这些躯体化障碍患者,更要尽量多跟他们做好解释沟通工作,有时多几句解释或许就能解患者心结。同时,还要鼓励他们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和社会活动,培养兴趣爱好,淡化疑病情绪,如果在此基础上仍然深陷其中的患者,要进一步到精神专业机构予以治疗。(卫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