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们有说有唱,吴侬软语娓娓动听;演出中穿插着一些笑料,妙趣横生,引来观众叫好声不断……2019年12月27日晚上,“吴音雅韵开篇贺岁”——无锡市评弹团2020新年会书在无锡文发集团演艺剧场上演,精彩的节目让观众们领略了评弹这门非遗艺术的独特魅力。市评弹团复建一年来,为推动评弹传承做了哪些探索?无锡何时能重现“江南第一书码头”盛景?演出过程中,台上台下都在寻找答案。
评弹未被时代抛弃,依然有市场
时间回到一年前,无锡市评弹团2019新年会书“开讲”,现场名家荟萃,观众反响热烈,沉寂多年的评弹团迈出了“重出江湖”的第一步。2020年的新年会书依旧火爆,演出前半个小时,众多评弹迷就赶到演出现场,还有不少人专门从外地过来,就像年轻的追星族一样给偶像捧场。他们说,如此上规模、上档次的评弹演出实在难得一见。
评弹虽发源于苏州,但无锡才是助其兴盛之地,所以无锡有“江南第一书码头”之誉。资深评弹迷刘先生记得那时无锡评弹团流派纷呈、名家辈出,在江浙沪地区享有极高声誉。上世纪90年代初,无锡城区也有不少书场,如:老龄、北大街、三凤楼、梨花庄、丁村、和平书场、南禅寺、邦邦、金梅、蓬莱阁等等。
“从观众的反馈来看,评弹艺术在无锡还是有市场的。”无锡市评弹团团长顾国良说,虽然如今市民可选择的娱乐消费方式更多样了,无锡评弹也一度从辉煌跌入谷底,但它依然有强大的生命力,它所包含的独特的地方文化元素需要更深入、系统地加以研究保护和传承弘扬。
扛起无锡评弹“重振雄风”的大旗,顾国良肩头责任沉重,但他依然有信心,因为观众并没有抛弃这门古老的艺术。
5个“轻骑兵”撑起一个团,困难重重
无锡评弹团“第二次起航”方向在哪里?完成复建恢复运营以来,评弹团首先发挥阵地优势,积极开展惠民演出,大力宣传评弹文化。
宜兴湖 镇是评弹团的首个惠民服务基地,每周五上午一个半小时的评弹演出雷打不动。“每次演出书场都挤得坐不下。”顾国良说,评弹表演被喻为曲艺“轻骑兵”,一两个人就能撑起一台戏,是百姓最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之一。除承办惠民演出外,评弹团也积极参与其他各类演出,曾远赴台港澳等地参加无锡文化旅游推广活动,还在“三下乡”“最美人物走基层”主题巡演等演出中精彩亮相。
虽然评弹表演不需大费周章,但仅靠一两个人显然忙不过来。评弹团复建前,从苏州评弹学校引进了两名中青年演员,2019年又招了两名年轻人,5个人撑起了一个评弹团。任旭姣2011年从学校毕业后在苏州吴江从事评弹表演,2018年听说无锡要复建评弹团,便“跳槽”来了无锡,“因为无锡以前出了好多名家,而且政府也愿意多扶持,所以就过来了。”
在她看来,评弹团面临最大的困境还是人才问题。任旭姣说,尽管不少演出只要一两个人,但一些精品节目如小组唱、中篇,需要6到8个人,这显然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打磨“代表作”
尽管困难重重,但凭着对评弹艺术的热爱,这个“迷你”评弹团将迎难而上。
“在优化专业团队建设上,我们会用好政策,加大人才引进力度。”顾国良介绍,今后几年他们将继续通过外聘、签约等方式招募优秀评弹人才,增强用人的灵活性,充实演出团队阵容,“目标是把团队扩充到10个人。”
如何扩大人才优势?原上海市评弹团团长秦建国曾说,散落在各个评弹团的无锡籍评弹演员真不少,他建议把学生输送到外地评弹学校培养,“但是要有耐心,三五年才能出成绩。”
同时,评弹团将继续拓展惠民演出阵地,打算在全市范围内建立合作试点。除宜兴湖 外,拟成立江阴市惠民服务基地,并在书码头、老年书场、惠山古镇等场地增加惠民公益性演出场次。2020年,“评弹惠民周周演”活动将在锡博开启常态化演出,力争每年不少于500场。
评弹团要正常运行还得不断创作精品。据透露,由国家一级编剧陈亦兵创作的原创剧本《江南明珠无锡景》已完成二稿。“剧本主要以无锡景和历史传说、名人故事为素材。”顾国良说,这将成为无锡评弹团“代表作”,有望在今年首演。
无锡评弹要重现辉煌,苏州评弹学校校长孙惕倡议建设有票房机制的书场。同时,各大社区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建设社区书场,双轨运作下,演员有舞台可以演,群众有演出可以看。“苏州大市范围内社区书场已达150多家,这为评弹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陈菁菁)
江
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