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续写强富美高新无锡新篇章

何以近悦远来?且看营商环境

  新观察

  有一种力量,能让越来越多的企业和创业者近悦远来,在无锡舞动梦想的翅膀。它,就是营商环境。

  好的营商环境就像阳光、水和空气,须臾不能缺少。这已成为无锡政府部门和企业界的共同认知,融进无锡这两年的实践中;向未来进发,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全国最优营商环境示范城市”的目标,昭示了无锡的决心。

  如何以不断优化的营商“软”环境去持续培育发展的“硬”实力?由建设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等核心关键引出的热烈讨论,以两会会场为圆心向外发散。

  优化服务,没有完成时

  营商环境的优化,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不断优化,要找准突破点,”周文栋代表所指的突破点就是政务环境,要树立客户导向,围绕的诉求由“端菜式”转向“点菜式”,同时强化改革意识,更深层次地开展服务流程再造。通过政务环境的优化,带动政策环境、市场环境、法制环境的优化。他表示,营商环境的优化,是一个“比出来”的过程,“比”意味着要去找短板:一方面寻求企业和企业家对营商环境优化的判断,从中发现不足;另一方面对标先进城市、发现差距,通过找准标杆、追赶标杆而成为标杆。

  尹克勤代表表示,在优化营商环境的过程中,会遇见各种制约因素,相对而言,政务服务“软环境”的改善更不容易量化,它的提升,体现在方方面面的细节上。以企业最容易遇到问题的安全生产、环境保护领域为例,有了问题,相关职能部门不能简单地一罚了之,应该帮助企业查“病情”、寻“病源”、开“良方”,共同探讨解决方案;而在帮助企业进行“体检”的同时,要指导存在问题的企业进行及时整改,引导生产经营企业规范经营行为,既提高行政效率,又柔性执法,减少“扰企”。

  压缩时限,空间在哪儿

  发挥行政审批局在市场准入、投资建设领域审批集成优势,我市目前承诺件提速率达82.1%。市行政审批局局长顾伟表示,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的动力来自于企业和群众的期盼,要更好地便民利企,只有以刀刃向内的勇气实现自我颠覆和自我突破。要重塑流程、缩减环节,通过承诺制审批等方式,实现企业设立登记2个工作日内完成常态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限压缩至80个工作日内,比省定目标再提速20%;一窗受理、并联审批,真正实现“最多跑一次”;一网通办、信息共享,让企业群众享受政务服务像网购一样方便。

  无锡营商环境的优化,处于上市筹备期的凤凰画材有切身感受。去年10月,在无锡刚刚出台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方案的第三天,其就感受了一把行政审批部门的高效服务,三个多小时就拿到了新的营业执照。对此,陈卫宏委员认为,优化营商环境是政府的重要工作,也是民营企业关注度很高的话题,优化营商环境一定要关注企业的全生命周期,时效是企业的生命线。当然,也要看到很多的政策还在落实过程当中,落实的效果和企业的获得感之间是一个紧密的关系,办理人员的业务能力、部门领导有否担当,都是考量因素。

  政务协同,数据当发力

  在数字经济如火如荼的新经济时代,数据发展为一种新的营商环境,并将成为城市发展建设的重要要素之一。卢益委员体会深刻:过去谈营商环境,主要看中的是土地、税收等优惠政策,而现在数据平台开放成为重要的考量条件。无锡原本也有数据开放平台,但是较为单一和封闭,各个数据之间没有打通,他认为要打造一个开放的、安全的全市统一的数据开放平台,让数据服务人民,服务开发者,最大价值发挥数据的作用。同时通过数据的共享、交换,使各个政府部门能协同起来,打破分隔,提高政务管理和服务能力。

  我市覆盖四级的“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已建成。张华林代表认为,政府在线服务能力仍需不断提升。有些网上政务服务大厅精细化程度不高,服务信息更新慢,准确性不高等现象时有发生。一些地方政务服务移动客户端功能模块、业务系统更新升级仍不到位;有部委办局门户网站数据长期没人维护,信息陈旧,更新不及时。跨部门、跨地区、跨业务的信息资源共享共用和业务协同力度仍有不足。同时,“互联网+”既要注重对信息资源的高效开发利用,又要完善安全防范机制,让企业和政府用得安心。

  微讨论

  聚天下英才,须得“软硬”同使力

  在关于营商环境的调研中,市发展改革委发现,无锡在集聚创新资源方面硬件的支撑性相对较弱,一个观点呼之欲出:若想让人才近悦远来,并非单靠“软环境”的优化就能实现。

  周文栋代表认为,无锡的硬实力亟需壮大,在重大基础设施、文化体育设施、交通路网设施等诸多领域,都要加紧“补课”,以提升城市能级使之和经济实力相匹配。

  城市形象和整体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吴春林委员对此有同感。他介绍说,人社部门在近年的校招中发现,无锡对于清华、同济等高层次院校毕业生的吸引力在逐渐增强,这源于集成电路等产业基础的支撑。但是,吸引人才需要“全链条”打造。比如,一座美丽的品质之城能让人一眼就喜欢上,这也应当被视为是营商环境,从城市规划、管理到运营进行全盘设计、悉心打造;再比如,吸引人才落户的配套设施是否齐全?事实上,全市人才公寓的整体规模一直无法精确统计,源于不少人才公寓概念化成分多于实际操作,且“粗线条”。

  在“软环境”优化上,王兴国委员寄予了殷切希望。他注意到,市政府颁布了多项人才利好政策,但是部分政策还是不够普惠且不够细化;现有的人才计划虽然多次提档升级,但多数针对企业,不少政策福利作为部属院校的引进人才享受不到,这些引进人才一般先前有较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政策的吸引力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人才留下来的决心。另外,对已留在无锡工作的高端人才,在帮助解决医疗、教育、住房等方面的问题给与政策支持还是不够,比如,还没有从政策层面彻底解决集体户高层次人才子女入学问题,影响和制约了人才引进工作。

  好声音

  施策在于“准”和“精”

  张宇蔚代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施策不仅要“准”、还要“精”,比如企业关注的人事领域,因为每个企业的具体情况不同,有些普适化的政策并不能完全解决遇到的难题,所以建议政府部门可以从辖区内选取各产业具有代表性的企业的典型难题作为样本,由政策普解转为针对性分析,针对单个企业找准适合的政策,量身定制解决办法。

  有效降低融资成本

  徐耀峰委员:新一年里,一方面要充分运用政策性资金有效降低实体企业融资成本,同时加快推进平台配套政策《无锡市“普惠贷”风险补偿业务管理实施细则》业务开展,扩大中小微企业和金融机构的惠及面。另一方面,完善当前地方金融监管体系,明确好部分机构的内涵和监管边界,解决好“监管谁”“监管依据是什么”“如何监管”“如何有效监管”这些难题。

  增强减税降费“获得感”

  丁源代表:税务部门今年将持续巩固和拓展减税降费成效,切实增强政策知晓度、落实执行度、服务便利度和核算精准度,畅通减税降费政策传导机制,优化惠民利企的政策环境。要持续深化办税缴费便利化改革,全力打造税收营商环境最佳体验区“无锡样板”,最大限度地发挥税收逆周期调节作用,增强减税和服务的双重“获得感”。

  在现场

  让契约精神再多一些

  民营企业是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力量。“要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让政企沟通更顺畅一些、让契约精神更多一些、让‘干事、担当、奋斗’的氛围更浓厚一些。”许岗委员说。

  当前企业竞争不只是资本、核心技术的竞争,更是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的竞争。相关产业政策不仅要扶持重点企业、骨干企业,也要加大对重点行业的配套企业的扶持,以构建更优良的产业生态。要完善健全涉企政策的企业参与机制和政策落实的第三方评估,増强企业获得感。要进一步为民营企业减负,如进一步归并整合部分审批事项,对企业反映较大的问题加快开展跨部门研究解决,拓宽企业知悉、投诉和回馈渠道等。

  设立“无锡企业家日”

  发展民营经济,需要进一步激发民营企业家创业创新精神。朱金山委员建议将每年11月1日设立为“无锡企业家日”并举行相关主题活动,在全国率先形成尊重、理解、支持企业家发展成长的制度性安排。这将有助于进一步营造尊商、重商、爱商、护商氛围,进一步优化崇尚创业、鼓励创造、尊重创新环境。他认为,要加快从制度、服务等层面构建推进企业家健康成长的引导机制,促进“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的构建与深化,使无锡成为企业家稳心留根、发展壮大的乐土。

  □撰稿 周茗芳 朱雪霞 丛 林

  □摄影 钦 嫣 陈大春 刘芳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