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教育周刊

施对肥,花才开

  从踏上讲台的那天起,我就遵循了“严师出高徒”这句古训。在办公室里我可以和同事轻松谈笑,可走进教室我的脸就会严肃起来了。因为严厉,学生也大多怕我,我也因此感到自豪。

  那是我第一次教毕业班。因为是毕业班,我对待每一位学生就更加严格。这个班中有一个因并校转来的男生,一开学,我就发现他很不合群。课后,他总是一个人坐在座位上;课堂上,他从不发言,总是开小差,回家作业只字未动……六年级的学生还这样不知进取怎么了得。我感到很着急,也很生气,就把他找来,狠狠地批评了一通。谁知他好像无动于衷,依然每天不做回家作业。我愤怒了,便向他家人告了状。知道他父母已离异,他跟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我觉得他更不可饶恕,每天都要批评他,而且一次比一次严厉,可他变本加厉,连课堂作业也不做了,人也变得更加沉静。一学期下来,看着他那只有三十几分的试卷,我对他彻底失望了。在那个寒假,母亲给家里的两盆吊兰施了些化肥,结果全死了,母亲不无可惜地说:“施错肥了,明年看不到吊兰开花了。”听着母亲的话,加上看到一篇写三毛的老师和席慕蓉的老师用不同的教育态度造就了两个不同性格作家的文章,我若有所悟:也许我对那个男生也“施错了肥”。

  第二学期我不再批评他。期中考试过后,在我发考卷讲评时,我指着作文部分空白的方格轻轻对他说:“你看,如果你作文写一些字的话分数就会提高不少,说不定还能考及格呢。”从不写作文的他看了我一眼就低下了头。儿童节过后,我们也进入了小学毕业考试前的复习。在一次检测时我发现他的试卷上作文部分有了四五行字,虽然错别字很多,语句没几句是通顺的,内容也写得不够生动,但这总是一个好的转变,于是,我就在课堂上表扬了他一番。下课后,我发现他显得异常开心,笑眯眯地和每个同学说话。后来,我发现了他交上来的作业本,我也时不时地给予他表扬和鼓励。渐渐地,他能主动接近我了;课后,能和同学一起游戏了;在课堂上也能看见他举起的小手了……毕业考试那天,在他进考场时,我问他:“对自己有信心吗?”他充满自信地说:“有。”结果他考了八十几分,这是多大的进步啊!

  是什么改变了这个孩子呢?是老师的激励。通过这件事,我深深体会到:激励,是孩子成长的营养剂,是孩子健康发展的阳光雨露。所以,让我们换一种心态看学生,以欣赏的目光看待学生,用充满爱的激励影响学生,学生成长的道路上一定会鲜花盛开。

  (无锡市新吴区旺庄实验小学 徐晓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