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19年度支付宝账单刷屏,很多老人纷纷在朋友圈晒起了各种年度账单,有消费类的,也有文化类的,这些个性化的报告反映了数字时代老人的生活状态,也表达了他们融入现代社会感受智能生活的喜悦。以下几位老人的现身说法,您是否感兴趣并也亲身尝试与现代科技亲密接触一下呢?
吃喝花得最多,学习健身也不少
62岁的李光向记者展示了她2019年的支付宝账单,她在支付宝上的全年总支出为30531.81元,主要用于吃吃喝喝、居家生活、学习健身、健康养生、穿衣打扮等方面。账单上显示:2019年,我在吃吃喝喝上花的最多,花了18304.49元。在吃这件事上从不亏待自己,胃和梦想都不会被辜负。李光笑着解释,可不要以为我是个吃货啊,这是我们老同学、老同事聚会时我统一结的账,事后他们再把钱给我。我手机上一扫,方便得很。
在学习健身上李光花得也不少,共花了3134.58元。李光在老年大学学习书画多年,经常上网购买纸、笔、颜料等。“光是写小楷用的毛笔,我就淘了好几个店家的不同产品,从60多元到170多元一支的都有。”李光说。她还使用单车骑行,“有时公交下来离目的地还有点距离,我就扫码骑个共享单车。”她用得较多的是哈啰单车,每次预付一元,“但要小心不要跨区域骑行,有一次我骑出了区域支付了10元呢。”李光提醒说。
“我现在买零食、陪我爸理发、买衣服都在手机上一键搞定。”李光说,她使用移动支付已有近5年,发现给生活增添了很多便利。
一年听书36本,文化生活有滋味
除了消费账单,64岁的姚霞珠还收到了一份精致的文化“账单”,那就是她在喜马拉雅2019年度的收听报告。报告显示,她2019年在喜马拉雅上收听了6357分钟,相当于阅读了36本书。
看着报告,她又想起了那些收听情景,因为一直喜欢纳兰容若的诗词,她想了解他的生平收听了《纳兰容若传记》;因为有亲属在台湾,她很关注海峡对岸的事情,她收听了《这就是台湾》等;她退休后在社区组织“轻吟书社”带领喜欢阅读的老年朋友一起读书,当她听到一些美文时,她就会推荐给好友……报告中还记录了她第一次收听喜马拉雅的时间“2017年6月4日”;她的收听习惯“喜欢有声小说,习惯在下午收听”;相处最久的一天“与喜马拉雅相伴432分钟”……
“日记都不会记得这么细致啊,”姚霞珠说,她觉得阅读修身养性,而且收听的方式很适合现代人的生活。一是方便,开着手机随时随地都能收听;很多老年人眼睛不行,听书就是很好的弥补方法,闭着眼睛静静收听或者一边择菜、做手工都不耽误,而且很享受。“现在有很多听书的APP,光是喜马拉雅免费的故事就够我听了,所以我连会员都未购买。”姚霞珠说,同样的内容会有很多不同人朗读的版本,而选择自己喜欢的声音、主播,听起来会更有感觉。
手机支付,学会了用着方便还添乐趣
79岁的邹振伟的支付宝年度账单显示,2019年共支出89851.67元,其中花的最多的是“居家生活”,共花费16033.25元。“我现在过得基本上是无现金生活,买什么都是移动支付。” 前两天他刚买了一个小米的扫地机器人,既可以扫地又可以拖地,还能在手机上给它定位工作区域,方便又有趣。
邹振伟说,有一些老人至今都不用手机支付,怕学不会更怕不安全。他认为这些想法是过虑了。他的手机绑定了两张银行卡,一般每月的养老金到账后,他把大部分钱转到了支付宝的余额宝,余额宝里的钱随时可以支取,每天还有几块钱的利息,在账单中显示得清清楚楚。他支付时设置了刷脸功能,对着手机照一下就搞定,有时光线不好才需要输支付密码。有一次买菜时他把8.4元的菜金错付成了84元,对方的设备发出提示音“支付宝到账84元”,对方马上把多付的钱转到了他的账上。“这个都有账单显示,有证据,没有什么不安全的。”邹振伟说,他每年都会出去旅游,用“嘀嘀”打车、用“飞猪”订票订旅店等已经很熟练,从来没出过问题。
李光也告诉记者,学会使用智能手机,给她95岁的父亲带来很多乐趣。一次,父亲看她用手机帮他支付了理发费用,感觉很神奇。于是也开始学习融入数字化生活,并且一发不可收拾。现在她父亲能用微信收红包,用“全民K歌”APP唱红歌,还在网上与网友下象棋,总对局数达到19261局,积分等级达到“将军”级别。家人看着他投入的样子,不禁莞尔:“网友一定不知道和自己下棋的,竟然是个95岁的老头!” (王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