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教育周刊

江大教师既当主播又当木匠

上一堂生动的人生课

  近日,江南大学启动线上教学,万名师生通过多种渠道“云端”连线。为保证教学质量和效果,老师们做足了准备工作,将学生的学习体验放在首位。身在湖北的物联网学院老师张涛在坚守教学岗位的同时,更以自己的行动为学生上了一堂生动的人生课。

  他为留学生定制学习模式

  “得知学校开始线上教学,我就在村里挨家挨户询问是否有闲置电脑可用。”张涛老师于春节前回到湖北仙桃探亲,没有携带电脑,所住的村庄也没有无线网,只能购买流量卡用于上网。“这里信号不好,用流量卡也没办法视频开课,只能通过语音为近120位学生上课。”张涛说。此外,他需要另外为留学生开课,这给张涛的教学工作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张涛与留学生的交流大多数会通过邮件进行,他将PPT、课堂视频等单独发送给每位学生,并让他们邮件回复学习感受,“留学生能实时上课的人数不到50%,部分学生居住的地方没有网络,需要定时走到能上网的地方下载课程视频后回去学习。”张涛告诉记者,部分留学生使用的不是智能手机,只能靠邮件沟通。由于时差和学生个人安排的不同,他还需要时刻留意是否有学生给他留言提问,有时凌晨1点还会收到消息。

  张涛坦言,身处湖北,难免会忧心自己的身体状况,加上教学与科研任务的繁重,自身压力更大了。在张涛调节自身心态,尽力做好工作的同时,他依然关注着身边村民的生活情况。

  2月初,村子尚未完全封锁,张涛曾徒步十几公里到镇上购买口罩、消毒水和酒精等物资,分给了周围的住户。得知当地正在筹集善款,张涛立即捐助了5000元。截至目前,他为疫情防控捐款已经超过1万元。“这两天快递可能会恢复,我托朋友购得的物资可以运进来了,到时候也会分给村里人。”张涛说。

  她为保证上课效果自制支架

  收到学校要开启线上教学的消息后,理学院的杨阳老师就找出了家中的音箱、摄像头和小喇叭,尝试开课。杨阳负责“数学分析”课程的教学,虽然在慕课上已经有了视频资源,但为解答学生观看视频中提出的问题,她需要随时准备在A4纸上演算。一个位置恰当的摄像头成了学生能够看清演算步骤的关键。“一开始我把摄像头放在桌面上,发现屏幕中只能看到豆腐块大小的内容,解一道题需要大约半页A4纸。”为解决这个问题,杨阳请教了朋友,得知摄像头放置在离桌面较远的地方才能扩大显示面积。“从网上购买支架可能无法及时送达,会耽误学习进度。”看到家中有闲置木条等材料,杨阳产生了自制支架的想法。

  削木条、固定支架、反复测试……为了尽快制成网课支架,杨阳全家都当上了“木匠”。“我拆了抽屉的滑轨安装在支架上,增强灵活性。这样在支架前后移动的过程中,学生就能看到整张A4纸的内容。”初版支架安装好时,杨阳找了几位学生测试效果,发现因为支架位置过高,画面清晰度不够,她又与家人合作寻找到了支架的最佳位置。至此,第二版支架终于正式投入课堂使用,学生通过画面可以看到半页A4纸的内容,足够支持她写完一道题的解题步骤。

  开课一周后,杨阳通过网课满意度调查问卷得知了画面显示亮度不够的问题。她马上翻出了家中所有台灯,支架上夹一个,左右手边各放置一个,“我父亲给房间的吸顶灯更换了灯泡,现在亮度问题也得到了解决。”虽然目前的课堂直播仍会出现画面延迟等问题,但学生依然给出了很高的评价:“杨老师的课效果很好,相当于坐在教室第一排的位置。”(杨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