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武汉大晴,无锡二队队员臧芝栋一早“进仓”,首先来到12床阿姨的病床边,这是他现在最牵挂的病人。“每天我都要握一握阿姨的手,这是康复训练的一部分,感受肌力的同时,也给她心理鼓励。”感到阿姨握手的力量又有劲了一些,臧芝栋的心情如同阳光般灿烂起来,他俯下身对着阿姨大声说道:“加油!您一定会好起来的!”
虽说“万事开头难”,但下半场的战役并不好打,随着康复病人陆续出院,余下的患者病情大多比较重,基础疾病多,心肺功能差,治疗的任务更为艰巨。12床这位病人是目前无锡二队接管的武汉同济医院光谷院区重病病区中,唯一的插管危重病人,入院已经超过一个月时间,病情一度非常危重,从无创呼吸机到气管插管,再到气管切开,队员们想方设法和死神搏斗,“曾经一度感觉她快不行了,幸好我们都没有放弃,她挺过来了!”队长许红阳介绍说,一周前,病人睁开了双眼,慢慢清醒了。
病人清醒后,另一大治疗武器就上场了:为病人开“康复处方”。“很多病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恐惧害怕,躺在病床上完全不敢动。这可不行,躺久了不但对肺功能的恢复有损伤,而且身体肌肉也会大量流失。”臧芝栋说,及时介入康复治疗,为患者提供更全面、更科学、更有针对性的康复训练,是战胜病魔的加速器。
对于病人来说,一呼一吸,就是锻炼。但12床的阿姨很虚弱,连呼吸都似乎用尽了自己全身的力气。臧芝栋和小伙伴们经常守在床边,帮她一起“呼吸”。这个听上去并不复杂的膈肌功能训练其实并不简单,穿着厚厚的三级防护,每次半个小时训练完成后,臧芝栋都浑身大汗,几近虚脱。
“不仅仅是呼吸训练,康复训练方案也是个性化的。”副队长张燕说,他们特别细致地为每位病人量身定制康复方案。总之一句话,“能站就少坐,能坐就少躺,躺着多翻身。”
尽管工作一天回到房间,累得只想马上躺下,但臧芝栋还是不忘“练身体”,每周三次坚持到酒店的跑步机上跑步一个小时,不仅为了自己,也为了病人,因为康复训练需要他更强壮。“我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12床的阿姨能一天天好起来,早日脱掉呼吸机,自由呼吸。”
(记者杨明洁连线无锡医疗队 采访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