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上周六起,我市餐饮企业堂食全面恢复。一夜之间,兰州拉面开了,沙县小吃开了,手推馄饨也开了。消费者在家里憋了那么久,餐饮业是否会因报复性消费引来大幅增长?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大部分餐饮店的堂食生意“一般般”。
和疫情前有不小的差距
“中午加晚上的预订,将近20桌客人。换成以前,包厢要提前两三天预订,大厅都是客满的。”上周日中午12点,同庆楼茂业店销售经理苦笑,“比起前一个星期,已有起色,前一个周日一天就7桌客人,营业额完全可以用惨淡来形容。”为了增加营收,同庆楼在超市门口摆起了外卖摊,卖起了盒饭和点心。
一直需要排队等位的海底捞也出现了服务员在店外候客人的情况。“以前一天营业下来,可以做400桌生意,现在一天大概200—300桌客人。”海底捞茂业店的工作人员说。
在恒隆广场、苏宁广场、万象城等城市综合体,记者在走访中发现有部分餐饮店中午的客流量还不错,但更多的是“和疫情前有不小的差距”。
“双休日有过翻桌,但是昙花一现,一进入工作日,人气骤降,尤其晚上基本没什么堂吃生意。”一家餐饮店负责人表示,以前一天营业额能够做到五六千元,而现在能做满3000元已经很不错了。
慢慢恢复,总要有段时间
从春节前措手不及的关店,到苦苦等来复市的消息,最近两个月里,一大批小微餐饮的经营者,有着太多的无奈和心酸。
“1月24日,除夕当天,影院暂停营业,我真是一夜愁白了头。”一位原本在综合体里租了间小店铺、卖桥头排骨的经营者告诉记者,他的铺子就开在电影院外面,很多来看电影的都会光顾。面对曾被称为“史上最强春节档”,他提前备了好多货,结果却是全家人天天吃排骨。
老汪在老新村里经营着一家小面馆,已有两年多。“小店关门40多天,光租金就5000元。”老汪苦笑着说。当问起“为何不借助线上平台,做点外卖生意”时,老汪直摇头:“我也想啊,可有几个点外卖的会叫碗面呢?”
位于辅仁路上的二中酸辣汤,算是附近一带小有名气的小吃店。上周六第一天恢复堂食。“生意还不及平时的一半,这些天还是外卖居多。”老板倒是挺乐观的,“慢慢恢复,总要有段时间。”
餐企千方百计寻生机
据市商务局监测数据,春节期间餐饮企业营业额呈断崖式下降,同比降幅普遍在80%左右。
“目前战‘疫’还处于攻坚阶段,餐饮消费要完全恢复到以往的热闹,还需要一段时间。”在穆桂英美食董事长陆惠敏看来,旅游行业没有完全恢复,大型宴会无法预订,短时间内很难出现大量人涌进餐厅。
“堂食上座率已从刚恢复时的10%提高到50%,但要做到70%—80%才能保本。”皇宴大酒店总经理莫玲珏说。怎么办?“就当酒店是新开的,把之前的一切都归零。”莫玲珏笑言,最近正好趁空闲研发新菜、考虑夏季如何营销做到淡季不淡。
走访中,记者发现大大小小的餐饮业主都在积极寻找着生机。钱桥一家尚未恢复堂食的小饭店,早早地推出了龙虾。“虽然做不了堂食生意,但外卖龙虾还是有人愿意尝鲜的。”饭店老板表示,“占个先机也好。”
记者从市商务局了解到,我市正在拟定支持商贸服务业恢复发展的扶持政策,通过加大资金支持力度,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大力支持包括餐饮在内的经营困难商贸企业加快复工复业。
(文君、实习生 沈淼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