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警方周刊

寻找春天的脚步

  在陈俊的手机微信运动步数排行榜里,这一个多月来,他总是占据了众多好友们的微信运动封面。

  忙,陈俊是真的忙。

  陈俊是江苏宜兴湖 派出所的一名民警。这不,从小年夜到现在,他还没能休息过一天。

  不是陈俊不想休息,而是他忙得顾不上休息。

  可原本,这个春节,陈俊并不是这么安排的。

  “闺女上大学回来了,这个寒假,可得多陪陪她。时间都去哪儿了?咋这一眨眼工夫,娃就长大了?以后,想多陪陪都没有机会喽!”陈俊在心里悄悄做了个计划,“都说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等春节值完班,找个时间,好好陪她娘俩出门去转转,来个小惊喜!”

  可谁想到,春节前夕,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将陈俊的计划都打乱了。

  1月23日,小年夜。这一天的上午10时,湖北武汉封城,全国各地的防疫形势顿时紧张,江苏宜兴也不例外。全市公安机关重点针对近期从湖北武汉等地流入人员,以及发热人员进行全面排查,做到不落一户、不漏一人、不留死角。

  这一天,是陈俊的农历本命年生日,他忙得没顾得上和家人一起吃蛋糕庆生。也是从这一天开始,陈俊的脚步变得更加匆忙起来。白天,他穿梭在辖区出租房,一家家上门走访,核实承租人是否从外地返宜。对于返宜的,立刻联系村委配合上门核查,询问其近期活动轨迹,是否接触重点地区人员等情况。晚上,他放弃休息走访辖区旅馆、民宿,确保无疫情重点地区人员入住,告知业主相关规定。不过晚饭时,他还是抽空去看了一下父母,陪老人吃了碗面,也算是提前陪他们过了个年。

  1月24日,大年三十,春节长假第一天。陈俊还是像往常一样下沉到了社区。他知道,非常时期,自己多一户防疫防控隐患排查,就能让老百姓多一点点安全保障。

  这一天,他和辖区辅警排查到了一户农家,一家四口人分别于1月19日、21日从武汉回来!他随即会同村委会上门,对这户人家进行居家隔离医学观察,安装了智能监测设备。这样,工作人员就可以通过客户端实时监控动态,一旦居家隔离对象自行离开,通过监控平台即时发现,迅速处置。这也是宜兴公安借助科技手段,大力提升工作效能的一项创新措施,该智慧警务“云监控”也在全市范围内推广运用。

  1月25日,庚子年大年初一。陈俊又起了个大早,匆匆忙忙地出门了。

  从丁蜀到湖 ,沿着风光旖旎的阳羡生态旅游区景区一路前行,路两旁是高大的香樟树,苍翠的拱形树冠掩映着道路,像极了一条绿色的时光隧道,远处是绵延不绝的茶园,顺着山势此起彼伏。约莫七八分钟后,眼前豁然开朗,一片波光粼粼的阳羡湖浩浩荡荡地出现。就在这深氧的湖畔山间,深藏着一个叫城泽村的自然村落,近年来,一些有经济头脑的村民纷纷将农房改造成了民宿,再加上美丽乡村建设,环境越来越宜居,吸引了不少外地游客,甚至还有组团来过年的。

  庭院深深、远山如黛,置身这回归田园和自然的山水美景,这本该是一个多么美好的新年伊始!可此刻,陈俊却是心急火燎,他顾不上驻足欣赏,直奔一家名叫“湖畔人家”的民宿。

  “老崔啊,你听我说,你是本月13日去了武汉,当天回来。按照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相关政策,从疫区回来,需要在家隔离14天。13加14等于27,也就是说,你还要在家隔离到27日,在这之前,你一步都不能迈出这个大门。今天是25日,还剩下两天。坚持一下,等风险解除,就可以出门了。你平安了,你们一家人就平安,我们大家也都平安咯!”陈俊一进门就直奔主题。

  “不光老崔你,你们一家人都要居家医学隔离。你们也不要有什么顾虑,家里急缺什么生活用品,我们帮忙买,生活垃圾放在门口,我们来处理……你们也都要戴好口罩,碗筷分离,做好防护,避免交叉感染。”原来,前一天晚上,根据大数据排查出来的数据显示,城泽村村民老崔年前去了趟湖北武汉。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陈俊迅速将信息核实落地,一大早就带着社区干部和防疫卫生等部门工作人员找上门来。

  “对了,现在住店的客人也要进行居家隔离。”陈俊话音刚落,原本在一旁噶闹猛的几位客人,听说也要被隔离,急了,“阿拉又没去武汉,做啥要隔离?”

  “家里有事体呢!明朝要回上海咯。”

  “单位值班缺勤扣钞票,侬赔伐?”

  原来,小年夜,老崔的民宿里来了一批上海、江西等地的客人,老老少少有20来人,是一大家子的亲友团,组团来宜兴山里过大年。原计划,他们大年初二退房返程。听说要延长隔离到初三,一个个情绪有点激动。

  陈俊了解情况后,耐心地做起政策解释工作,同时,妥善协调好客人们的居家隔离期间的饮食问题。考虑到隔离导致了延期一天,涉及到住宿,陈俊迅速和派出所领导汇报,最终,由相关部门协调解决了房费。客人们见眼前的这位警察说话有理有据,安排又细致贴心,也都不好意思了,表示理解支持工作。

  两天后,老崔居家隔离期满,所幸,安全解禁!

  就这样,陈俊在忙忙碌碌中度过了鼠年春节,他会同村干部一起针对辖区内的所有住户进行地毯式排查,先后排查了出租房30余家,排查旅馆、民宿80余家,张贴通告200余张。

  陈俊是湖 镇洑西村的一名社区民警。这也是他在这里工作的第10个年头。3600多个日日夜夜,他用脚步丈量着这里的山山水水,也对这里的一草一木有着浓厚的感情。

  洑西村位于宜兴阳羡生态旅游区的西南,竹修林盛,洞天福地,由城泽村等5个自然村落合并而成,辖区面积22.13平方公里,目前,有常住人口4500余人,暂住人口1780余人。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兴起,风景秀丽的洑西村也抛出橄榄枝,吸引来了金凤凰。宜兴有史以来投资体量最大的生态旅游业项目“雅达·阳羡溪山”,一个藏在宜南山区里的“山水小镇”、以康养为主题的文旅小镇落户于此。该项目被列为2018年江苏省重大项目、2019年江苏省重点旅游项目,总投资80亿元。

  塔吊林立,挖机轰鸣,推土机、压路机有序施工作业,运输车在工地上来回穿梭,2000余名建筑工人热火朝天地建设,这是日常工地上的生动场景。可这个春节,随着工人们返乡过年,随之而来的猝不及防的疫情,让整个工地突然地安静下来。

  1月24日,江苏实施疫情防控一级响应,地处江浙皖三省通衢之地的宜兴,管控形势也变得严峻复杂。市、镇、村(社区)层层设卡,社区门口、村口等都设立了执勤岗点,严格盘查,严禁外来人员进入,最大可能地降低疫情风险。

  “雅达集团的工程量庞大,目前进驻的建筑公司、装潢公司就有22家,现在疫情形势这么紧张,一定要守住防疫防控这道坎。”1月27日,大年初三,陈俊有些不放心,他再次来到雅达集团工地查看。

  “我们都不是本地人,现在村头、路口,走哪都有人设卡,我们不敢出门,怕出去了就进不来。可饭总是要吃的,快要断粮了!”在工地上的生活区里,陈俊找到了留守工人,还有18人,分别来自四川、云南、江西等地。工友们本想留下来早点开工,却没想到这场疫情,不仅让复工日期成了未知数,连温饱都成了问题。

  陈俊随即联系协调了村委会,由村委会或村民代为采购,妥善解决了工人们的食物及日用品等的保障问题。断炊问题解决了,接下来新的问题又来了。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好转,2月中旬,宜兴实施首批企业复工。建设方雅达集团的部分管理人员也先期抵达宜兴,进行复工前的准备工作,陈俊往这里跑的次数也越发勤了。“工人健康安全,工程才能安全,复工有保障!”每次上门,他总是时刻绷紧了安全的弦,不忘提醒对方。他通过密“巡”、严“管”,重“防”,时刻关注建筑工地状况,全面摸排,严密防控,实时掌握来宜人员情况,全力做好保障工作,助力这一江苏省重大工程的“硬核”复工。

  2月下旬,工人们陆陆续续地复工了,陈俊指导雅达集团加强外地来宜员工的登记管理工作,凡是来宜务工人员一律注册并使用电子通行证“锡康码”;每天上工前,员工必须进行体温测试;部分地区来宜人员需先进行居家隔离,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才可返岗复工。“有了‘锡康码’帮我们企业把关,可以精准防控疫情,加速帮助我们企业全力复工。”雅达工程前期负责人王超说。

  因为连续一个多月的加班加点,忙前忙后地跑,陈俊腿上的老毛病又犯了,又酸又痛。那是几年前,在一次接处警值班工作中,他被车撞了,造成左腿胫腓骨粉碎性骨折,伤残八级,留下的后遗症。可陈俊并没有停下匆忙的脚步,他说,现在正是全力保障企业复工阶段,自己多排摸出一份疫情线索,企业复工复产就多一分安全保障。

  这些天来,陈俊的心里也有个小小的愿望,他的妻子是丁蜀镇防疫指挥部的一名干部,她和他每天各自奔赴“前线”,默默坚守在基层防疫工作最前线。她也经常忙得顾不上回家吃饭,工作起来总是连轴转。他说,妻子也太辛苦了,等春暖花开疫情过去,一定得好好陪她出门走走,这次,自己可不能再爽约了!(卢嫈/文 赵正伟/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