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警方周刊

我的师父是“90后”

  江阴

  师父:江阴市公安局华士派出所民警 沈奥运 27岁

  徒弟:江阴市公安局华士派出所民警 许中朴 41岁

  2019年的尾声,我,一个“70后”,从一个熟悉的岗位换到了陌生的岗位,从交警转变为刑侦民警,一切从零开始。

  上班第一天,我被认领了,我的“师父”是个“90后”,高高帅帅的小伙子,眉清目秀,看着挺顺眼,他叫沈奥运,侦查办案民警。

  跟随师父开始学习,正是全国疫情最紧张的日子,我虽年龄比他大多了,且从事公安工作已有16年多,但非科班出身的我,对刑侦办案工作还是非常陌生,我眼中的“小师父”奥运却已经是一个办案能手,敢于迎难而上、敢于攻坚克难,十足的一个成熟“老警”风范。

  每天的工作小师父都排得满满的,紧锣密鼓,一上班电话不断,都是工作的事,不是联系刑大就是联系涉案当事人,要不就是在所里埋头整理材料,或者马不停蹄出差,加班加点是常事,我调来的这几个月,没看见他回家吃过几次晚饭,真的非常非常辛苦。疫情期间,为了办理一起诈骗案件,3次出差至山东、河南等地,我一个老警,由衷地感到佩服,从他的身上我不仅仅学到了业务知识,更是学到了一股韧劲。

  不过,生活中的“小师父”却像是一个未长大的孩子,有一次,我看到他从门卫收件室拿了一堆乐高,我问:“奥运,这是要送给谁家的孩子?”“自己玩呀!”他的回答让“70后”的我大跌眼镜。原来他闲暇时间会摆弄乐高玩具,童心未泯,他说这是他调整心态的方式。

  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师徒之间无大小,我们做师徒的日子虽不长,但我与小师父并肩奋斗的日子,是那么的迷人、闪耀。

  宜兴

  师父:宜兴市公安局巡特警大队民警 计同冠 28岁

  徒弟:宜兴市公安局巡特警大队民警 王昱昊 23岁

  利刃良师,尖刀益友。刚来巡特警的时候,总是能从别人的口中听到计同冠这个名字,但当时他在支队参加比武,我和他还没有见过面。当时我心里就纳了闷了,他难道真就那么神?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大比武的前方有捷报传来:他获得了2019年度全省比武综合体技能竞赛第一名!我的疑虑被打消得一干二净,再不敢对这位没有见过面的师兄有一丝质疑,只剩下崇拜。

  第一次见到他,和我想象的不一样,眉清目秀,怎么看都不像“比武冠军”的样子。进了突击中队后,他成了我的师父,训练场上的他,和我对他的第一印象截然相反。“来!3公里热身!”刚跑完,我们新民警都累得够呛,他却没有任何反应,脱完上衣,八块腹肌赫然展现在我们面前,他的热身等同于我们的冲刺。

  “坚持住!再据2分钟!”练枪之前的据枪总是让我们痛苦万分,他却一次次提高我们的标准,“最基础的干不好,枪法还怎么练!”之后的每一次训练,只要他在场,那必然是我们口中的“魔鬼训练”,训练完毕之后,我们所有人都只能瘫倒在地上。但正是这样一次次的训练,我们的能力也在不断地提高,跑步的不断提速,圈数的不断增加,射击环数的不断精准,他一次又一次帮助我们突破自我极限,我也渐渐地打心底里佩服他。日常生活中的他,内务方面也着实令人佩服,豆腐块被子那是他的标配,他用他那粗糙的手去捋豆腐被,那是一双布满伤痕和老茧的手,被子棱角的精细却一点也不打折扣。从个人到我们整体宿舍,都在他的带动之下,变得更整洁。

  他与我的回忆,是文峰塔下冲坡的一步又一步,是善卷靶场射击的一枪又一枪,是他教给我挑战极限的意志。

  梁溪

  师父:梁溪公安分局广瑞路派出所民警 陈 瀚 30岁

  徒弟:梁溪公安分局广瑞路派出所民警 曹才旺 25岁

  个子高,肤色白,体态瘦——这是我对我师父陈瀚最初的印象,后来才知道我的“瘦高个”师父不仅业务上近乎无所不能,各种荣誉加身,而且为人谦和儒雅、文质彬彬,更重要的是他和我一样是“90后”!

  记得刚参加社区工作的时候,我还是社区工作的“小白”, “万事开头难,开了头或许就没那么难!”我的师父陈瀚微笑着对我说,“咱俩差不了几岁,我能做好你也一定没问题,相信自己!有什么不会的随时跟我讲!”

  刑事科学技术专业的我,从未接触过社区警务工作,与群众接触显得很生硬,不知道要怎么走进群众的“家里”,入户走访的时候只是询问几句,显得十分尴尬,这时瀚哥教我他和群众沟通的秘籍:不聊工作,只聊家常,在聊家常的过程中也就是完成了工作。他说:“走访是个双向的过程,一个是了解居民情况,另一个是让居民了解你,信任你,这样有情况居民才会主动告诉你,你需要他们配合工作的时候,他们才会积极地参与。”

  就这样,在瀚哥言传身教下,我经历了无数次的“第一次”:第一次社区入户走访,第一次与重点人员打交道,第一次完整办结行政案件……正是有了第一次的“硬着头皮”,才有后来无数次的得心应手。

  滨湖

  师父:滨湖公安分局河埒口派出所民警 薛晓璞 29岁

  徒弟:滨湖公安分局河埒口派出所民警 朱鹏飞 24岁

  “你们治安警长薛晓璞,现在还是单身,你要多分担一些,让他有时间早日成家。”来到河埒口派出所,听到所领导这么跟我说,我就预感到他一定是一个“工作狂”。

  走进办公室,薛晓璞正在翻阅笔录材料,他抬头看了我一眼,透过那副厚厚的眼镜,眼镜里像是有光一样,“小朱,这是我的电话,有什么问题直接打给我。”说完就继续埋头工作。从此,他成了我的“私人顾问”。一天有24个小时,我和他的通话记录却远不止24条,他的话不多,但每句话都像期末老师划的重点一样。

  2月21日,派出所接报了一起口罩诈骗案件,受害人被骗2万元。嫌疑人张某很快落网,所领导安排我对张某进行审讯,但他态度蛮横,要么答非所问,要么闭口不言。我试图从嫌疑人随身物品中找到线索,但有用的证据都已被他销毁,案件迟迟没有进展,我不仅产生了挫败感,完不成任务的焦虑更是让我变得急躁,这时我选择拨通了那个置顶的电话号码。“调取他的转账记录。”师父一点拨,我立即就明白了。

  看到铁证摆在面前,张某自知即使抵赖也难逃法律的严惩,老实交代了自己以卖口罩为名诈骗多人的犯罪行为。最终,一个2万元的诈骗案,经过我们细致深挖,涉案金额扩大到20万元,还抓获了张某的4名上线,成功打掉了一个诈骗团伙。

  在派出所的前台有这样一张便笺纸,方便前台工作人员根据群众需要联系相关民警,上面写着社区警组和刑侦警组的办公室电话,唯独治安警组一栏写着“找薛晓璞”。在我的眼里,师父薛晓璞就是这样一个“能挑大梁”的人,他也是我前进的“灯塔”。

  锡山

  师父:锡山公安分局东北塘派出所刑侦组警长 刘 源 27岁

  徒弟:锡山公安分局东北塘派出所刑侦组民警 潘泓文 25岁

  2018年的秋天,新警实习结束,我正式成为一名刑侦民警。刘源也成了我的师父,他用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对警察这个神圣职业的无比热爱,为公安工作冲锋陷阵,积极参与了一系列大案要案的侦破及犯罪嫌疑人的抓捕工作。

  去年,我在办理一起盗窃案时,犯罪嫌疑人有多次盗窃前科,具有一定的反侦查能力,每次作案时会有意识的避开监控,我也曾数次调看发案地及周边监控视频,但得到的线索甚少,这让案件侦查一度陷入困境。正当我坐在监控电脑前愁眉苦脸之际,师父刘源走过来,拍了拍我的肩膀,说道:“要破一个案子,靠的不是枯坐和胡乱猜想,要拿出实际行动”。随后,他带着我再次调看视频监控,扩大搜索范围,从海量的视频信息里慢慢抽丝剥茧,循着蛛丝马迹一步步进行研判和查找。

  当我们从海量的视频中,通过线索成功研判出犯罪嫌疑人的时候,天都已经亮了,不知不觉间熬了一个夜!但是我竟一丝困意都没有,看着收获的成果,内心充满了激动和兴奋。

  次日,通过大数据研判,成功抓获了涉嫌盗窃的犯罪嫌疑人杨某,在审讯过程中,杨某拒不配合,师父刘源通过查找关联信息,成功在销赃市场找到了赃物,实现“零口供”办案,将涉嫌盗窃的犯罪嫌疑人杨某送上了法庭。

  惠山

  师父:惠山公安分局陆区派出所民警 孙程怡 29岁

  徒弟:惠山公安分局陆区派出所民警 唐 荣 25岁

  “1心1意0距离,有事就拨110。”,这是他的口头禅。他是谁?他就是我那热衷于缠着“60后”老民警讲经验学传统,沉迷于跟着“70后”师父干业务涨知识,醉心于对着“80后”民警比拼搏比干劲的看似稚嫩,却可以扛起未来的“90后”师父——陆区派出所刑侦民警孙程怡!我觉得,能够跟他并肩战斗,是一种幸福。

  去年12月,陆区沿街店铺连续发生多起入室盗窃案。师父带着我对案发地及周边监控进行分析梳理,很快锁定了犯罪嫌疑人。得知犯罪嫌疑人可能逃回了江西老家,他第一时间向所领导请缨,带着我开始了“白夜追凶”之旅。9个多小时的车程,到达犯罪嫌疑人目的地已是深夜,他全然不顾路途的奔波,设计好抓捕方案,连夜蹲守成功将犯罪分子抓获,对犯罪嫌疑人初审后又立即押解回锡。无锡—江西上饶—无锡,24小时内完成工作回到单位,这时候的师父,在我眼里,就是没有披风的超人。“孙警官,有位老人迷路救助警情要处理!”都未来得及喘口气,“得令,处警!惩恶扬善,为人民服务去喽!”他一溜烟的跑出了办公室……迷路的老太太只知道哭泣,讲话也含糊不清。师父搀扶住老人,耐心询问着情况,经过多方打听,终于把老人安全送回了家。

  灯火阑珊处,岁月静好时,世间无奸恶,皆因有担当。这一身的警服,这一代的“90后”,在他们心里装下的是更多的人。有时只是一次牵手,有时只是一个指引,有时只是一次搀扶,有时只是一个微笑……无论风雨,不顾晨昏,只要你有需要,他们都会第一时间来到你的身旁,感动并温暖着你。

  新吴

  师父:新吴公安分局硕放派出所刑侦民警 仝 飞 29岁

  徒弟:新吴公安分局硕放派出所刑侦民警 王济洲 23岁

  “古之学者必严其师,师严然后道尊”,我多次想象过我的师父是一个不苟言笑的老前辈,然而我第一次见到他时,年轻的面容映入眼帘,英俊的面孔带着温暖的微笑,他对我伸出了手“你好小王,我比你年长一些,你叫我师兄就好。”就这样,我记住了这个总是带着微笑的“90后”师父——仝飞。

  “叮咚,叮咚……”凌晨2点,报警大厅的警铃又响了起来,有群众报警,称菜场顶棚破了个洞,上面不断有物品掉下来。顶着暴雨,我和师父驾驶警车前往现场,但由于雨下得太大、雨水太密集,根本看不清前方的路况,师父开着双闪灯摸索着前进,依稀看到外面的树枝被狂风刮断,散落一地,师父的神情又急切了几分。

  到了现场,看到眼前的场景我们都震惊了,菜场的顶棚破了个洞,木板、菜篮、铁丝网等各种杂物堆在上面,在狂风之下摇摇欲坠,随时都可能掉下来。师父赶紧打电话给物业,但迟迟没有人接听。为了最快速度排除安全隐患,他独自爬上了顶棚,“小张,我上去把这些杂物递给你,你就不要上来了,在下面帮忙接一下。”顶着狂风暴雨,师父小心翼翼地在棚上清理杂物,一件两件三件……20分钟过去,所有东西都被我们搬运到了地面。可他却已浑身湿透,雨水顺着裤脚汩汩流下。回到派出所,我们换了身衣服,又继续出警。

  他很喜欢这份工作,喜欢警察带给自己的荣誉感,在他心中,有放不下的责任与担当,有作为一名民警守护一方的誓言。每次看到他忙碌的身影,我就会想,他就是我学习想要成为的榜样。

  经开

  师父:经开公安分局东土夅派出所民警 高 超 28岁

  徒弟:经开公安分局东土夅派出所民警 肖华阳 24岁

  带着对警察这份职业的向往我进入了公安队伍,两年来,我始终战斗在刑侦工作第一线,和我一起并肩作战的还有我的师父鲍天尧,他也是一名“90后”,虽然脸上总挂着笑容,但对工作却是一丝不苟,严谨、细致、精益求精的作风深深影响了我。

  去年11月底的一天凌晨,那天我和师父值班,接到群众报警,称仓库内的板材被盗。他立即带着我赶到现场,经过了解,我们得知企业负责人怀疑厂内一名员工有盗窃嫌疑。师父告诉我遇到此类警情,要第一时间收集证据,我们迅速勘查现场痕迹、查调周边监控、走访相关人员。但板材被盗的位置处于监控盲区,我们只能把厂区内监控视频全部调出来,一帧一帧进行查看。终于我们发现了一名形迹可疑的男子,他是该厂的员工,多次出现在案发现场周围。锁定嫌疑人后,师父马不停蹄带着我将其抓回进行审讯,一开始对方还负隅顽抗、缄默不言,但在几个小时不间断地讯问下,我们突破了他的心理防线,这名员工如实交代了盗窃镍板、铜块的犯罪事实。结案后,师父对我说的一句话让我记忆犹新,“办案时,我们不能错过任何一个微小的细节,不能放过任何蛛丝马迹,不能有为难情绪,必须要抱着与犯罪分子战斗到底的决心和信心。”

  有这样一位从警引路人是我的幸运,他让我对这份职业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让我知道肩上有着沉甸甸的责任,让我有了奋斗的目标——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