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保健周刊

希望涌现更多捐献者助病人走出黑暗

角膜移植:6年60多人重见光明

  上月,锡城24岁的圆锥角膜患者小刘在市二院成功接受了左眼深板层角膜移植手术。然而,还有10多名像他这样急需角膜移植的患者,由于市红十字眼库尚无合适的角膜而处在等待中。该院眼科副主任医师刘文慧昨日告诉记者,近6年来,该科已为60多名患者进行了角膜移植手术。她希望有更多的市民转变观念奉献爱心,这样才能让更多的角膜盲患者受益于角膜移植技术的提升。

  小刘患近视,虽然及时配镜矫正视力,但屈光度还是不断加深至600度近视+500度散光。今年1月,刘文慧发现,导致小刘近视散光进行性增加的原因是圆锥角膜。圆锥角膜是一种以角膜扩张为特征的进行性角膜病变,这种病多发生于年轻人,一般早期表现为近视逐渐加重并伴有散光或不规则散光不断加深,并且病情进展很快,最终可能出现角膜后弹力层破裂、角膜水肿、角膜瘢痕甚至导致失明,只有通过角膜移植手术才可提高视力。春节后,一名志愿捐献角膜的病人逝世,其家人尊重病人意愿,第一时间通知市红十字会眼库。眼库备班医生接到电话后,连夜获取捐献者的角膜。经术前检查和准备后,刘文慧为小刘实施了深板层角膜移植手术。术后2周,小刘左眼裸眼视力已恢复至0.4。

  市二院作为无锡唯一一家常规开展角膜移植手术的医院和市红十字眼库所在地,该院眼科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起就涉足角膜移植,尤其是近6年来,随着角膜病亚专科的发展,该科在眼库管理上有序高效开展角膜取材、处理、保存及使用工作,熟练掌握了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深板层角膜移植术、板层/周边板层角膜移植术。刘文慧介绍:“尤其是深板层角膜移植术,由于需要剥离全部角膜基质至仅有十几微米的后弹力层,对术者的显微手术技巧和经验要求极高,手术难度很大,但对于患者而言,它不仅具有穿透性角膜移植良好的光学效果,还能更好地避免术后供体内皮细胞引起的排斥反应,是预后非常好的手术方式,可以使患者终身受益。”

  “我国角膜盲患者有300多万人,而每年的角膜移植手术仅有1万多例,许多病人只能在等待中失明,生活在黑暗的痛苦中。如果眼库里有足够数量的角膜储备,就能让更多的患者能及时通过手术重见光明!”刘文慧告诉记者。从2013年起,为了更好地完善眼库管理和促进角膜移植技术发展,市红十字会和市二院共同启动了市红十字普仁复明中心项目,角膜捐献工作稳步推动,目前已有600多人登记捐献角膜,因角膜移植重获光明的人逐年增多。

  (卫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