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辉强
著名园林专家陈从周曾高度概括江南园林:“明看苏州,清看扬州,民国看无锡。”他在评点苏州园林与无锡园林时指出:“苏锡园林的差异在于雅、阔二字。苏州园林是以退职隐居的官僚所建,外表平淡,内则构思精巧,无锡园林多为商贾而建,亭台楼阁无不张扬。”
其实无锡园林既有商贾,又有官僚,更有兼具商贾、官僚身份的造园主。无锡伯渎港畔的祝家花园(祝大椿故居)就是兼具商贾、官僚身份的红顶商人于清末民初建造的。
花甲之年的祝大椿经历了人生中最大的一次投资失败,致使各地企业无法正常运转。顿悟之后的祝大椿痛下决心,清盘所有运转实业,皈依佛门,痴迷公益、教育事业,在老宅内创办“大椿小学”。从此世间少了一个“机械大王、电器大王”美誉的红顶商人,多了一位热心公益、投资教育的慈善家。
有“江南第一豪宅”之誉的薛家花园(薛福成故居)由清末官宦世家薛福成晚年所建,整组建筑气势恢宏,中西合璧,特色鲜明。
薛家花园由东、中、西三条南北轴线布局构成,中轴线为主轴线,自南至北分别布置门厅、轿厅、正厅、后堂、转盘楼、后花园,此为薛家花园的主要建筑和对外交流形象功能区。东轴线分别由弹子房、薛仓厅、对照厅、枇杷园、吟风轩、戏台等组成,此组建筑相比中轴线活泼自由,薛家相对喧闹的日常生活、娱乐休闲设施均集中于此,许多建筑采用西洋建筑风格。西轴线分别由传经楼、佛堂、杂房、西花园等组成,它是薛家相对安静的私密生活空间。
薛福成筹划建造薛家花园,历时四年,尽管他没有实现在此安享晚年的愿望,却在宅第建设过程中倾注了大量的智慧和财力,可以说薛家花园是薛福成短暂而又辉煌的人生缩影,这座集儒学、西学、江南园林艺术于一体的“钦使第”在无锡近代园林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深受康熙、乾隆两朝皇帝青睐的秦园(寄畅园),其第一任园主秦金,贵为“两京五部尚书,九转三朝太保”, 60岁辞官还乡,建造墅园“凤谷行窝”,因朝野上下共同呼吁,秦金重获起用,再任户部尚书,至69岁功德圆满,告老还乡,隐居凤谷行窝。
薛福成与秦金两位善始善终的高级官员,晚年均倾力打造私家别墅,以颐养天年,也为无锡留下了两座近代园林瑰宝。
五起五落的无锡县首任县长秦毓鎏,一生仕途坎坷,33岁因“讨袁”而被捕入狱,出狱后看破红尘,潜心向佛,将城中福田巷祖宅按秦氏寄畅园的格局改筑“佚园”。实为“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放下一切,隐居世外桃源,远离尘世间所有的苦难纷争。
崇尚西学、积极推行宪政的洋务运动骨干杨味云,官至山东财政厅厅长,晚年弃官经商,打造雄踞北方的华新纺织集团,可以说亦官亦商的他是极为成功的。他在40岁时就深明进退之道,择无锡老城一隅,建一座中西合璧的私邸园林——云薖园,潇洒地享受人生下半程。如今这座颇具神秘色彩的名人宅院,已成为近代无锡中西合璧小型园林的经典之作。
早年追随荣宗敬、荣德生昆仲在上海经营企业的“面粉大王”王禹卿,厌倦商海沉沦,48岁选择功成隐退,回到家乡无锡,选择人生的另一种活法。在美丽的五里湖畔建造水天一色的蠡园公园,同时将人生主要精力转向公益教育事业,闲暇之余潜心研究书画古玩,终成一代收藏大家。
有人说,人生一半是披荆斩棘,一半是急流勇退。
多少功名尘与土,达官贵人也好,商贾豪门也罢,已成过往云烟。他们选择了“身退”,在自己的人生下半场,不约而同回到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为心灵寻找一处僻静的港湾。
这些为无锡建造的精彩纷呈、各具特色的园林作品,是他们留下的最宝贵的财富,值得后人用心去保护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