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2020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两高报告干货满满披露重要信息

所提法治重点与社会关切高度契合

  5月2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

  5月25日,工作人员在现场进行少数民族语言同声传译。

  两会重磅

  5月2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听取了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

  两高报告干货满满,披露了许多重要信息。报告中所提惩治涉疫犯罪、高压反腐、扫黑除恶等法治重点,与社会关切高度契合,形成强烈呼应。

  惩治涉疫犯罪

  逮捕涉疫刑事犯罪3700余人,办理涉口罩等防护物资监管等领域公益诉讼案2800余件

  最高法报告提出,各级法院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维护稳定等工作,审结各类涉疫案件2736件,促进涉疫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化解。

  最高检报告提出,2020年2月至4月,共批准逮捕涉疫刑事犯罪3751人、起诉2521人,办理涉口罩等防护物资监管、医疗废弃物处置、野生动物保护等领域公益诉讼案件2829件。

  高压反腐

  对秦光荣、陈刚等16名原省部级干部提起公诉,审结贪污贿赂、渎职等案2.5万件2.9万人

  最高法报告提出,审结贪污贿赂、渎职等案件2.5万件2.9万人,其中被告人原为中管干部的27人。对艾文礼等主动投案被告人依法从宽处理,对邢云等严重腐败分子适用终身监禁。审结外逃腐败分子回国受审案件321件,依法没收彭旭峰等人转移至境外的违法所得。

  最高检报告提出,对秦光荣、陈刚等16名原省部级干部提起公诉。对13起贪污贿赂犯罪嫌疑人逃匿、死亡案件提出没收违法所得申请。对司法工作人员侵犯公民权利、损害司法公正犯罪立案侦查871人。

  全国人大代表、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长王俊峰说,两高报告透露出中央持续推进高压反腐的强烈信号。反腐形势依然严峻,任务艰巨,不能有丝毫松懈。要进一步加大对腐败的惩治力度,加强对重点领域的关注。要严格落实领导干部个人事项报告制度,进一步完善监察体系建设,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

  扫黑除恶

  审结涉黑涉恶犯罪案件12600余件,对孙小果案、湖南杜少平操场埋尸案主犯执行死刑

  最高法报告提出,全国法院审结涉黑涉恶犯罪案件12639件83912人。依法审理孙小果案、杜少平操场埋尸案,对主犯孙小果、杜少平坚决判处并执行死刑。

  最高检报告提出,对107起重大案件直接挂牌督办,派出专家组督导孙小果案、杜少平操场埋尸案、黄鸿发家族案等重大案件。共起诉涉黑犯罪30547人、涉恶犯罪67689人,同比分别上升194.8%和33.2%。

  助力脱贫攻坚

  起诉扶贫领域“蝇贪”870余人,严惩各类涉农犯罪

  最高法报告提出,依法严惩涉农骗补骗保、扶贫领域腐败、农资造假等侵害群众利益犯罪。

  最高检报告提出,起诉扶贫领域“蝇贪”877人。盯住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起诉恶意欠薪犯罪902人,支持农民工起诉10322件。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农科院副院长赵皖平说,今年是决战脱贫攻坚之年,关键阶段更要密切关注扶贫领域的腐败问题。要从源头上堵住权力运行漏洞,加大信息公开,强化监督,让基层干部审慎用权。他建议,进一步细化资金分配的流程,借助大数据、区块链等信息技术,让扶贫资金的分配更加透明,充分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

  保护生态环境

  审结一审环境资源案26万余件,起诉涉污染破坏环境等犯罪5万余人

  最高法报告提出,审结一审环境资源案件26.8万件。审结检察机关和社会组织提起的环境公益诉讼案件1953件。

  最高检报告提出,对污染环境、走私洋垃圾、非法采矿等犯罪从严惩处,起诉50800人,同比上升20.4%。办理生态环境领域公益诉讼案件69236件,同比上升16.7%。

  防范金融风险

  起诉金融诈骗等犯罪4万余人,推进“e租宝”等涉互联网金融案件清偿工作

  最高法报告提出,北京、上海等地法院有序推进“e租宝”等涉互联网金融案件清偿工作,依法参与涉金融风险重大案件处置。

  最高检报告提出,起诉金融诈骗、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犯罪40178人,同比上升25.3%。

  全国政协委员、南开大学金融学院常务副院长范小云说,当前我国金融风险整体可控,但监管还存在短板。她建议,要进一步加强对资本市场的监测,完善预警、响应机制。继续稳妥有序处置高风险中小金融机构,整治互联网金融乱象,加大对非法金融活动的打击力度。

  保护未成年人

  起诉各类侵害未成年人犯罪6万余人,审结校园欺凌相关案件4000余件

  最高法报告提出,加强校园欺凌预防处置,审结相关案件4192件。依法惩治涉及“校闹”的犯罪。

  最高检报告提出,起诉侵害未成年人犯罪62948人,同比上升24.1%。

  全国政协委员、律师杨玉芙说,近年来,未成年人遭性侵案时有发生,屡屡成为社会热点。不少受害者由于缺乏法律认知,因恐惧、羞耻而不主动举报和求助,致使一部分案件并未进入司法程序。他建议学校和家长要加强对青少年的法治和性教育,对于有侵害学生行为的教师要坚决清除出教育队伍,并加强对受害者提供公益法律援助。此外,对于校园“小霸王”,要将依法惩治和教育矫治落到实处,对手段残忍、后果严重的恶性事件绝不纵容。

  优化营商环境

  对近2000名民营企业负责人建议取保候审,审结一审涉“放管服”行政案件28万余件

  最高法报告提出,各级法院审结一审商事案件453.7万件。依法审理涉“放管服”改革行政诉讼案件,支持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审结一审行政案件28.4万件。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所有司法解释进行清理,废止103件,废除一切对民营企业的不平等规定。

  最高检报告提出,对1971名依法可不继续羁押的民营企业负责人建议办案机关取保候审;对既未撤案又未移送审查起诉、长期搁置的“挂案”组织专项清理,排查出2687件,已督促结案1181件。

  惩治暴力伤医

  起诉伤医、扰医等涉医犯罪1600余人,对杀害北京民航总医院医生的孙文斌等一批犯罪分子判处并执行死刑

  最高法报告提出,严惩暴力伤医犯罪,对杀害北京民航总医院医生的孙文斌等一批犯罪分子依法判处并执行死刑。

  最高检报告提出,起诉伤医、聚众扰医等涉医犯罪1637人。北京检察机关对民航总医院杀医案快捕快诉,被告人被判处死刑。

  维护食药安全

  妥善审理长生疫苗案等重大案件,对未经批准进口仿制药刑事案准确把握罪与非罪界限

  最高法报告提出,依法妥善审理长生疫苗案、肖平辉生产销售注水牛肉案等重大案件。河北、上海、江苏等地法院依法审理涉及未经批准进口仿制药刑事案件,准确把握罪与非罪界限。

  最高检报告提出,食药安全底线不容触碰。

  司法有为 战“疫”有序

  批准逮捕涉疫刑事犯罪3751人、起诉2521人,办理涉口罩等防护物资监管、医疗废弃物处置、野生动物保护等领域公益诉讼案件2829件,审结各类涉疫案件2736件……今年的两高报告中,一组组数据,体现了在依法战“疫”中,司法机关守初心、担使命的积极作为。

  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防控疫情,依法科学有序至关重要。疫情防控越是到最吃劲的时候,越要坚持依法防控,在法治轨道上统筹推进各项防控工作,保障疫情防控工作顺利开展。

  疫情防控中,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积极履职、主动作为,及时出台规范性文件,切实加大对妨害疫情防控行为执法司法力度,依法惩处抗拒疫情防控、暴力伤医、制假售假、造谣传谣等破坏疫情防控秩序的违法犯罪行为,有力地保障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有力地维护了社会安定有序。以司法有为推进战“疫”有序,成为我国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的重要经验之一。

  司法越有为,防控越有序。在打击、惩处犯罪的同时,各级司法机关通过创新开展以案释法、着力体现司法人文关怀等,既有效维护了医疗秩序、防疫秩序、市场秩序、社会秩序,又收到了定分止争、规范司法、警示犯罪、教育社会的积极效果。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当前,疫情防控依旧不能松劲,“六稳”“六保”任重道远。越是在这样的时刻,越是要进一步发挥法治对改革发展稳定的引领、规范、保障作用,越是要着力建设一支更高素质的司法工作队伍,为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的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法治化提供充分保障。

../../../content/202005/26/content_44022.html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