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徐兢辉、唐芸芸
“从最初的方案设计到签约揭牌,江阴集成电路设计创新中心仅用2个多月时间,并且是在疫情防控期间完成的,这样的速度让人钦佩。”近日,江阴集成电路设计创新中心揭牌仪式现场,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所长叶甜春感慨道。
这事还得从今年1月的无锡市两会说起,在江阴代表团大组审议时,新潮科技集团董事长王新潮对于建立江阴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基地的建议得到市委主要领导的高度认可。
说到就要做到!突如其来的疫情,让王新潮反倒有了时间,能够认真思考“如何做”这个现实问题。
“一批高科技终端客户正在建设中国的集成电路供应链——这就是江阴的历史性机遇,必须抓住。”从国际形势到国内市场,再到无锡的产业布局和江阴的产业特点,疫情期间,宅在家的王新潮脑海中不断地思索:长电科技封测规模全球领先,但是技术密集、资金密集、人员密集,“江阴的集成电路设计还处于基本空白的状态,而集成电路设计业和封装测试业之间的依存度非常高,后者需要前者的订单,前者需要后者的产能”。
在形成初步的想法后,王新潮第一时间与叶甜春取得联系,双方一拍即合,并在中科院微电子研究所产业化促进中心主任商立伟博士团队的帮助下,一份构想计划书出炉了。4月初,王新潮将“江阴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基地筹备方案”、“创投基金合作方案”,连同一封短信,送到了副市长、江阴市委书记王进健手中。王新潮清晰地记得,王进健看完信后说的两句话,“我支持做这件事。”“我亲自来推动。”
很快,一支由江阴市委组织部牵头的生力军便加入进来,紧接着,江阴国家高新区,江阴市科技局、财政局、司法局等越来越多的单位加入进来,在这场战役中充当为创新发展“排雷”的急先锋。“这事情的推进速度就像时代的车轮,越往后越转越快,签约前一天下午,江阴市政府常务会议还专题研讨相关细节。”王新潮形容起当时的情形,依旧激动。下转第2版>>>
江阴:特事特办加速新兴产业“强链”
上接第1版>>>
“往常都是等协议谈妥后,政府法务部门再介入,这次为了加快进度,法务部门在订立协议之初就开始不断地提供专业法律意见。”作为“联络人”的江阴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继续介绍,在政府部门的建议下,不同于以往的科研中心,新成立的设计创新机构也很“潮”,它并没有注册成为科技类民办非企业单位(社会服务机构)、事业单位,而是依据科技部去年9月印发的《关于促进新型研发机构发展的指导意见》,注册成为管理运行更灵活的企业独立法人。
不仅如此,设计创新中心由“政府+院所+企业”三方联合出资,并由三方派员联合组建一个七人决策委员会,这个决策委员会不同于以往的理事会,更像一个“抓大放小”的董事会,涉及建章立制、审定发展规划、财务预决算、薪酬分配等重大事项,必须由委员会七个委员一致通过方能施行。“如此一来,政府不再是‘甩手掌柜’,体现更多参与度,又能避免政府‘管得太多’,让创新团队获得更多运营自主权。”江阴高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进一步解释。
傍晚时分,王新潮下班途中,又在中心大门口驻足良久,看着“设计创新中心”那几个金灿灿的大字,意味深长地说,“孩子生下来了,就得好好培养,让他开枝散叶”。
目前,SiP芯片及模组研发、AI生物识别算法芯片等5个项目成为第一批入驻项目,项目投产后将助推江阴高新区加快形成集成电路封测产业生态圈。
“又一个‘里程碑’。”决策委员会委员、江阴市副市长赵强表示,随着该中心的落地,江阴集成电路产业的未来将更令人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