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时评

不会玩的孩子 不应是“学习的典范”

  □ 陶象龙

  近日无锡日报刊发报道说,记者随机对我市339名小学生家长开展调查。结果发现,很多孩子课余时间多被“安排”,一些小学生竟然不会玩了。

  现在的学生不会玩了,确实让人不可思议。但,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一位朋友8岁的孩子说:“爷爷、奶奶小时候可以玩很多游戏,我们现在每天要上辅导班、写作业,哪有时间玩啊。”

  而在一些家长的心中,孩子会玩往往是一个缺点,而不会玩的孩子往往是“学习的典范”。比如,我们经常会听到周围的同事说:“我家的孩子整天在家玩,从来不学习。隔壁老王家的孩子,整天在家学习,从来不玩。”

  玩,真是孩子的缺点吗?这,恐怕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古人云,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可见,玩也是一种休息。现在的孩子学习压力比以前要大得多,他们更需要通过玩来休息。如果孩子每天只是不停地学习,往往会事与愿违,不仅会影响孩子的健康,还会挫伤孩子对学习的兴趣。

  实际上,孩子会玩往往也是对思维很好的锻炼。马云说,知识可以学,但智慧却不可以学,只能体验。因为在未来的世界,大数据、机器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把事全部做完,人类和机器的竞争关键在于智慧在于体验。应该说,马云的这番话,还是有前瞻性的。某种意义上说,会玩、兴趣爱好更多的孩子,更可能掌握未来世界的主动权,而不是机械地被动接受知识。

  不会玩的孩子,不是教育的成功。这一点,需要引起我们社会的警惕与重视。让孩子会玩,从玩中受益,需要家长、学校和社会齐努力。比如东林小学的“玩文化”课题、侨谊实验中学实施的“智享闲暇时空”等,以丰富的活动培养学生有创造、有意义地玩,都是有益的尝试和探索。

  现在正是收麦子插秧苗的时节,有条件的家长可以在周末带孩子去乡下走走玩玩,让他们体验一下农忙的艰辛,设身处地理解何为“粒粒皆辛苦”,也许从此以后他们就不会浪费粮食,也会懂得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暑假很快就要到来,很多家长往往会提前给孩子选好要报哪些兴趣班,但有没有好好征求下孩子意见,问问他们暑假想去哪玩呢?暑假带孩子去博物馆、名人故居、古镇等参观,能增长孩子见识、锻炼毅力,有心的家长要针对孩子身心成长特点为他们量身定制参观菜单,让孩子会玩会学,让孩子身心愉悦、快乐成长。(作者系公司职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