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 纯
城市精细化管理重在下足“绣花”功夫。近期,无锡市开展“小微执法”行动,对随地吐痰、乱扔烟头、车窗抛物等“小微违法”行为亮出罚单。
“亮剑”执法,对提升城市文明水平十分必要。“小微执法”,“硬核”是开头。首先对市民是一种“硬核”的普法教育,强化了整个社会的法治意识。同时,通过严管严查让挂在墙上的“法条”落实到现实生活中,彰显出法规的真正效力。无锡相关执法部门短短一个月时间处罚“小微违法”行为已近千起,“硬核”“动真格”为“小微执法”行动开了一个好头。
需要指出的是,“小微执法”行动开展过程中,少数市民对于执法不理解、不配合,使得“小微执法”遇到了一定的困难,相关执法部门为此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许多参与“小微执法”的人员都承认“‘小微执法’难度一点也不小,相反执法更磨人”。“小微执法”磨人,跟极少数违法者“知法违法”和“屡教不改”有很大关系,对此执法部门应该“硬核”执法,敢于与一切违法行为“磨”到底。
但也要看到,“小微违法”行为频发并不是群众不怕法,不愿意自觉守法,也有法律法规宣传不够的原因。就拿近段时间的“头盔涨价”事件来说,群众在熟悉了解法律规定及违法后果之后,守法的自觉性相当高!执法“磨人”说明相关法规的教育宣传还未完全到位。此外,相对于传统的处罚方式,“小微违法”行为有自身的特点,若完全沿用以往的执法方式,单单“硬核”就极易“碰壁”。在程序合法的情况下,相应的“小微”执法手段或许可以更灵活、更科学、更多样一些。
对此,执法部门应在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的基础上,将教育宣传日常化、制度化、精细化,形成执法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的宣教“闭环”。按对象精准宣教,要主动进企业、进社区,联合工会群团组织开展广泛宣传引导,帮助重点人群提升文明法治意识。对于“小微违法”行为查处应做好“小微”行为枚举、处罚流程标准解释等工作,使“阳光普法”入脑走心,赢得更多群众的理解配合。街道社区应积极利用公共场所、物业宣传阵地,开展形式多样的“小微执法”宣传活动。地铁、公交等公共事业单位,也可结合公益广告、报站语音、车厢电视等,将“小微文明”宣传深入百姓生活,增强“耳濡目染”的氛围,形成“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社会文明风尚。
执法部门还要积极探索改进执法手段,通过个人信用惩戒、网络(电视)曝光、“违法声明”朋友圈集赞、志愿工作代替处罚等“小微精准”执法新方式,来提升执法效能。近期,梁溪区城管部门将无人机引入“小微”证据采集工作中,锡山区城管部门为“小微执法”专门开发现场执法系统,推出“城管家校论坛”解读“小微执法”等,都体现出了“硬核”执法的“精细面”。
根治城市文明陋习痼疾,“硬核”的作为不单在于“强”执法,更要以城市精细化管理的“硬”基础作保障。相关部门间系统性联动、制度化协作,“硬核”解决市民的城市管理“小微”困难,才是保证“小微执法”成效的关键。通过多措并举的“硬核”实践让“小微执法”转化出长效成果,才能为促进城市精细化管理,提升城市文明水平积聚更多力量。
(作者单位:无锡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支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