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太湖周刊

黄埠墩:古运河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吴桥东路走上几十米,不用下车,就可以看见侧面运河中央有一个四面环水的圆形孤岛,这是相传战国时期春申君黄歇治理芙蓉湖时留下的遗址——黄埠墩。

  黄埠墩,又名小金山,位于无锡吴桥以南、惠山浜口的古运河中心,墩为圆形,面积220平方米,用石砌驳岸,四面环水。岛上有寺,香火点点。北为双河口,南为江尖渚。老无锡都知道黄埠墩不管雨下得多大河水涨得多高,黄埠墩就是不会被淹。

  黄埠墩,是无锡城北一颗不沉的明珠,也是古代无锡一个绝佳的观景处。它的南面,是九龙蜿蜒的惠山和锡山,东南面是无锡城垣,北面是鳞次栉比的米市粮行和千桅林立的粮船。古人在这里建造了亭台楼阁,成为无锡的名胜。

  “黄埠墩早在古代就被形家认为是一风水地标,它对运河起到了导向、分流的作用,因此被称为‘天关’。”无锡文史专家郁有满指着古运河岸边一块石碑上的“江南运河无锡城区段”地图,向记者详细解释道:“‘天关’者,为一星宿,属毕宿,它与被称为‘地轴’的西水墩,形成完整的金牛座星。在此看古运河的地图形状,黄埠墩恰在金牛座星轨迹的头上,似为牛头,又似龙头。西水墩在中轴线上,而运河在南门南北合流后似牛尾或龙尾。”

  郁有满告诉记者,清康熙、乾隆皇帝下江南,在黄埠墩驻跸,西行经惠山浜至龙头下,上岸入寄畅园,成为传世佳话。黄埠墩更因民族英雄文天祥过此地并作诗而闻名。黄埠墩上的建筑在历史上屡建屡毁,1958年因开挖新运河有碍施工而悉数拆除,1981年将南门外张元庵戏台拆建于此,建“正气楼”。“虽说黄埠墩有不沉没的传说,可惜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多次遭遇大水浸淹,里面门窗倾圮,淤泥积地。”郁有满前年曾有机会上过黄埠墩,只见里面建筑破败不堪,不少地方已经霉烂。

  而黄埠墩码头从清末起就是民船航运的站点,当时是在府殿前。府殿在新中国成立后改为解放电影院。轮船码头延续至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电影院早已拆除,现在是善德堂中医药房。以前,有人要上墩游览,需花钱搭坐摆渡船。因此本地流行一句俗语:“黄埠墩摆渡一脚去!”郁有满建议,可恢复摆渡船,还古运河生气与灵气。

  如今,在三里桥附近,建起了江尖水利枢纽,可以到达河对面的运河公园。昔日,这里是米市加工、运输、储存较为集中的地方。现尚存米业公所、储栈业公所等遗存。枢纽可控制水位,但一道闸,堵住了古运河船只往来。

  “好在无锡有先见之明者,早在1958年就在黄埠墩旁往西开挖新运河,1983年通航。”新运河的大驳船川流不息,1996年建成的江尖大桥横跨江尖渚,连接无锡城区二环路网。郁有满说,从前运河在江尖渚分流东、西,再至南门合流而成一环,现在分流处北移至黄埠墩。(陈菁菁)